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三单元 李凭箜篌引.doc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三单元 李凭箜篌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三单元 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 ——宁波市特级教师带徒与余姚中学年轻教师 ????????????????????????????????????????? “同课异构”活动公开课 教学目标: 1、? 朗读感知:根据诗句之间的起承转合及用韵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品的音韵美。 2、? 品味欣赏:赏析本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 ??3、质疑探究:诗歌凄怆激昂的风格隐喻诗人坎坷苦涩的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 1、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 2、诗歌凄怆激昂的风格隐喻诗人坎坷苦涩的人生。 教学课时: ???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了。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琴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说这首诗足以泣鬼,主要是因为诗人构思的奇特。这首诗又奇特在什么时候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板书)。 二、解题 李凭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乐师,本是梨园弟子,善弹箜篌,技艺精湛,名噪一时。人气直追盛唐李龟年,拥有很多粉丝。有诗为证“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它一般有二十三根弦。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 说到音乐,我们知道,它来无踪,去无影,如果用文字将它再现出来,绝非易事,何况是写得神采飞扬呢? 先欣赏几个描摩音乐的片段: ???1、《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2、《薛谭学讴》:“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明湖居听书》(刘鹗):(请一位女生朗读) 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以上几个都是描摹音乐的精彩片段,那么?李贺又是怎样描摹箜篌的美妙乐曲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三、朗读感知 1、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感悟朗读。 2、读后师生点评,正音,注意把握情感。 教师指导点拔:因为此诗是描写音乐感受的,所以在诵读时要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诗中纷繁的意象蕴含着音乐的情感变化,诗的情感基调与音乐的情感基调基本上相同。 此外,这首诗每句都七言,格律严密,四次换韵,句句用韵,节奏较快,把握诗歌的节奏。听录音。 师:大家说,视频录音读得好不好?(好或不好) 我觉得不太好,同学们中肯定有读得更好的,大家再品读酝酿一下,然后再请一位同学朗读。本诗的主色调凄怆激昂,但也有哀婉柔和的情绪,要声情并茂地读。 3、请一位学生再次朗读,注意把握情感基调。 4、学生齐读。 四、文本赏析 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已经初步感知了这首诗歌,大家觉得美不美?(美!) 思考:这首诗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美妙音乐的? ??? 请同学们默读全诗,边读边思考。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以物衬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词,有什么效果?(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意蕴。)为什么用“张”字,而不用“弹”?(不仅仅是演奏的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人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富有张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这里为什么用“颓”字,不用“停”字?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而“停”字则比较一般,) 优美的乐曲使湘夫人对竹挥泪,连善于鼓瑟的女神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二三两句用了什么手法? (侧面烘托手法)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点出演奏者的姓名,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诗人为什么不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而要另作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