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念奴娇.docVIP

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念奴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念奴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学习目标 : 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把握结构,理解含义,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3、体会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课前我们听了一首歌曲,大家联想起了什么?(《三国演义》)三国是一个充满纷争的时代,留下了很多的英雄和事迹给后人品评。那么,你最欣赏谁?苏轼又最欣赏谁呢? 苏轼在游黄州赤壁时写下了一首千古传唱的诗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来共同学习。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注意下列字词:? ?纶(?guān?)巾? 樯橹(qiáng)(lǔ)??尊(通“樽”)??酹(?lèi?) 2、诗词重在朗读,有感情朗读背诵全词。 朗读点拨:诗词情感的表达需要借助一定的朗诵技巧:“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抑扬顿挫”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轻重缓急”是说朗读要有轻有重,语速要有快有慢。 朗读指导:这首词上片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热烈奔放,应读得铿锵有力,读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下片抖笔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3、学生在3-5分钟内熟读试背。 4、一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评价。 5、生齐读。 6、上、下片各侧重写什么? 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怀人)。 7、写景与抒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怀人的开启。 三、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 1、上片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赤壁景观?从哪些角度来选材构思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岸、千堆雪(浪) “浪”应该是比喻时光。 “乱石穿空”是从形状角度写的。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惊涛拍岸”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 “卷起千堆雪”是往深处写,写颜色。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江水气势磅礴,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可谓有声有色。 本段写出了赤壁古战场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景象。 2、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羽扇纶巾”的人物为什么不是“智绝”诸葛亮,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呢?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词中语句分析概括? (1)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 “出嫁”与“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苏轼记周瑜,主要是想起赤壁之战,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并且“小乔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为什么这样写?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点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 3万对10万。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 作者借称颂周瑜表达自己想建功立业的渴望。 3、对于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积极的情感,有人认为是消极的情感,结合本词的特点及作者人生经历,谈谈你的观点。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如画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还有流传千古功业,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 “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能从失落的苦闷中解脱了出来,这种人生态度就叫做豁达。 《赤壁赋》中有着相同的思想句子: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