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Ugzprm为慈禧照相的男人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我们从课本上先认识了慈禧,知道她是“古代”人。后来我们知道慈禧原来也有照片,惊讶了一下。在后来我们知道给慈禧拍照的不是“掌握先进技术”的老外,而是中国的一个男人。慈禧,这个男人,那个年代。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纠葛和联系?或许本文能提供一些线索。
慈禧御用摄影师裕勋龄
摄影术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844年,由当时法国海关总检查长于勒·埃及尔为当时清政府两广总督耆英拍摄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现存国巴黎摄影博物馆中。1844年,耆英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亦曾提到英、法、美、葡四国使臣曾向他索取“小照”,他将4份“小照”分别赠给他们的事。 耆英虽为清室贵族,但思想较开放,较早地接受当地被某些人称为能“收魂摄魄之妖术”的摄影术,并将其应用到外交活动中。由于照相机有“收魂摄魄之妖术”的谣传,加之女性形象被拍摄、复制、流传在当时封建时代属于极不名誉之事,所以摄影术传入中国数十年一直未流入宫廷.直到晚清光绪年间,思想开通的珍妃将照相机带进后宫,拍摄不少照片.珍妃入宫时间是光绪十四年(1888).但是珍妃失势后,其所摄照片几乎都被慈禧所毁,仅余一张正面头像。
慈禧
裕勋龄是德龄公主的哥哥,他以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出身,优雅英俊的气质被选入宫中成为慈禧的御用摄影师,慈禧的很多传世照片都是出自他手。题图的这张裕勋龄不多见传世照片还是日本一位摄影师给他拍摄的,当时还没有戴上眼镜,其容貌和气质绝对属于当时的宫廷美男子,对于对容貌挑剔的慈禧来说,选中他为身边的摄影师还是不排除有对裕勋龄气质欣赏的原因。 德龄容龄勋龄三人幼年留学法国, 两姐妹回国之后更是被慈禧封为御前女官, 德龄后来嫁给一个美国人,旅居海外,写了很多关于紫禁城生活的书,在当时轰动一时。裕德龄不仅姿容绝伦,而且还从国外带来了许多洋玩意,启迪了慈禧对新生活的想往,德龄、容龄在宫里侍奉慈禧两年中,做过慈禧御前英、法等文的翻译,勋龄因为慈禧太后拍摄照片而名声大躁。 “圣母皇太后”
慈禧太后直到进入20世纪之后才开始拍照。1900年庚子国变之后,慈禧太后为同洋人拉拢关系,开始引入一些西洋玩意儿,加之海外归来的德龄、容龄姐妹亦加以怂恿,打消顾虑,遂留下了许多照片.慈禧太后的照片多由德龄之兄,懂得照相技术的勋龄为慈禧照相。慈禧对每次拍照都异常重视,在照相前要亲翻历书,选定良辰吉日。在1903~1906年之间,兹禧共拍了30多张装饰、体态各异的照片,印刷放大成数百张,每张有25.4厘米长,个别得意之照还放大成76.2厘米的巨照,并让如意馆画师把照片着色,托裱于硬纸板上,以供悬挂和赏赐之用。目前,除了北京故宫外,流落于民间的慈禧原照已是风毛麟角,因此收藏的价值很大。1990年,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用1.3万英镑从拍卖行购进一张。
摄影在当时主要还是采用玻璃版底片或干片,它的成像程序复杂,全部照相材料均须进口,成本昂贵。如今故宫博物院内换珍藏着大量当年所摄的玻璃底片和照片,其中仅慈禧一人晚年所拍照的三十余种装束、神态各异的照片就有百余张,大多系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其七旬寿辰前的留影,都是由清廷曾驻日、法公使三品卿衔裕庚的次子勋龄所摄。
清宫之雪
光绪二十九年,曾在西方研习过摄影术的勋龄奉旨进宫,携带刚运回国的全套照相器材,专门为慈禧太后拍照。 勋龄的妹妹容龄曾任慈禧御前女官,她回忆说:“有一次,慈禧问我姊妹俩会不会照相,她想在画像之前先照几张相,从外边找人来照相不很方便。我母亲说:‘她们两人不会照相,奴才勋龄会照相。’慈禧说:‘那很好,明天就让他进来给我照相,照出相来好让柯姑娘照着画。’” 勋龄曾自述:“光绪年间,勋龄及两妹追随先母,同侍宫闱,凡慈禧太后之御照,莫不由仆一人所摄。”
中国早期的“艺术摄影(或cosplay)”
除那些留念式的肖像照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慈禧太后和侍从们坐在湖中平底船上,由她本人扮成普陀山观音大士,大太监李莲英扮成观音身旁的护法神韦陀,公主们扮成龙女,营造西方极乐世界情境的那张照片了。这恐怕是中国人有史以来的第一张艺术摄影照片。除了摄影所必须的造型要素,如光线、构图之类外,还必须要牵涉服装、化妆、道具等戏剧要素。皇室档案记载:“七月十六日海里照相。乘平底船,不要莲。四格格(指庆亲王奕之女)扮善财,穿莲花衣,着下屋绷。莲英扮韦陀,想着带韦陀盔、行头。三姑娘、五姑娘(均指奕之女)扮撑船仙女,带渔家罩,穿素白蛇衣服,想着带行头,红绿亦可。船上桨要两个,着花园预备。带竹叶之竹竿十数根,着三顺(内务府人员)预备。”此段记述,颇像现代影视导演的前期计划,详细而周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