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语文作业
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
中国语文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二O一一年十一月
第一次作业 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在这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霜露浓重,诗人冒着
秋寒在岸边徘徊,寻找所思念的人儿。她(他)在哪里呢?在水的另一边。河
道回曲盘纡,道路艰难遥远,远远望去,所思念的人儿“宛在水中央”,可望
而不可及。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
凄迷气氛,以此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
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他(她)已经在秋水畔徘徊了一个清
晨。
采用了比兴,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这首诗运用多角度写景的手法,从月生、月照、月轮、月徘徊、月华、月斜,直写到月落,辅以江潮、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浦、江潭、江树等特定场景衬托,由九个形象画面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艺术境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游子离妇的离愁。诗人紧扣这一离愁至重、意境浓郁的中心来谋篇布局,做到情景交融,景随情移,从而使诗的意境既见层次又浑然一体,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第二次作业 文章连续用了很多比喻。一是以蜻蜓为喻;二是以黄雀为喻;三是以天鹅为喻;四是以蔡灵侯为喻。
其寓意是,由这些比喻可以见出,世上不论是物是人,也无论是大是小,都是在危机中度日,无一例外。文章起笔点出正意,然后步步为喻,渐渐逼入,紧紧围绕着晚、迟二字,直至点破主旨。行文中用四个因是,五个不知,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出了形象化的注脚。这是一篇山水游记。全文以登览为主线,以日观峰为主景,用移步换形之法,组成了泰山地势图 雪后登山图 泰山日出图 泰山景物图 四幅气韵生动的壮观景象。这篇游记散文是写实的,但经过作者的加工处理,显示出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登泰山记》一千古名篇,把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象和日出的壮观场面而真实动人地描绘出来。姚鼐在落笔为文之前,就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题材:冬日游历泰山。何况,他避开了历代文人多登山的春秋佳日,选在几乎没有人登山的除夕。景因人异,这样,他文章中的景和物就迥异常规,因而显得不落案臼、更具特色。
为什么说《龙井寺品茶》是一篇极清雅细致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全文分为三层:一写喝茶;二写品茶;三写感慨,眉目清晰、文思连贯、文气徐缓而跌宕有致,全篇紧紧围绕着一个“品“字展开,贯穿全文
龙井寺品茶一文的结构严谨而又散活 * H$ n) d _. {! e3 s6 y( u7 y (1)整体结构严谨。2 m9 q3 i: v h7 a6 Q+ C 全文紧紧地围绕着一个“品”字展开,一字经纬,主旨贯一,可为严整。9 L0 }) L. o6 F (2)严谨中又散活。+ W# d% V) ~: v; R2 t 作者为写“品茶”,先写饮茶的经历;写“品茶”先着墨于周围环境;写品茶及品茶的感受之后又写前人的记述,又可谓“散”。 : K% J3 O; M3 |3 e (3)衔接自然。语句瞻前顾后,呼而有应,断中有续,衔接无痕,舒朗而绵密。 G9 J8 s- o- n7 d G k- y1 u6 j6 h 作者放得开,收得拢。散,散得有致;收,收得得法。自自然然,平平实实,似不经意,却文思相扣,意脉相连
动与静、虚与实的结合。有静有动,化静为动;有实有虚,虚实相应。与其说,这些都是写作的技巧,不如说是写作已经步入了一种境界。
(1)以肤觉写动。如写来到龙井寺的那段文字就是这样。其中觉出一阵子爽人的气息,这是由肤觉写动;
(2)以视觉写动。满山翠色,都扑着脸儿迎了来,这是由视觉写动;
(3)以听觉写动。听到涧水从好一片山茶丛底下经过,这是由听觉写动;
(4)化动为静。泉水从岩口里涌落,积成一凹清潭,静得跟凝住了似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