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七年史学
十七年史学(1949——1966)
郭沫若与中国新史学会的成立
1中国史学会成立
郭沫若(1892—1978),中国史学会筹建于1949年7月1日,当时名称叫“中国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其宗旨是“学习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批判各种旧的历史观,并养成史学工作者实事求是的作风,以从事新史学的建设工作。”(《中国新史学研究会暂行简章》)郭沫若是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主席,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史学界出现了六个转向:从唯心史观转变到唯物史观;从个人研究转变到集体研究;从名山事业转变到群众事业;从贵古贱今转变到注重现代史的研究;从大汉族主义转变到注重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从欧美中心主义转变到注重亚洲史及其他各洲历史的研究。1951年7月28日,中国史学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将学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史学会”,并选取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郭沫若为主席,吴玉章、范文澜为副主席,向达为秘书长,郑振铎为副秘书长。
2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的编纂
中国史学会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组织一批史学工作者编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自1950年至1961年,共10种大型专题资料相继出版,总共62册,2000余万字。翦伯赞等编辑《义和团》、向达主编《太平天国》、白寿彝主编《回民起义》、翦伯赞主编《戊戌变法》、齐思和主编《鸦片战争》,邵循正主编《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柴德赓主编《辛亥革命》、翦伯赞主编《捻军》、聂崇歧主编《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资料网罗丰富,为研究者提供真实的历史资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极为重要的学术成就,奠定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坚实基础,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仍是广大近代史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
3重建中国史学会
1980年4月8日至12日,“重建中国史学会”暨中国史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史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的领导体制是实行主席团制,主席团由郑天挺、周谷城、白寿彝、刘大年、邓广铭五人组成,执行主席轮流担任。编纂出版《中国历史学年鉴》和《中国历史大辞典》。
1983年4月15日至16日,中国史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的领导体制是实行主席团制,主席团由刘大年、吴于廑、林甘泉、胡绳、戴逸五人组成。本会的经常工作任务主要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编印与本会任务有关的出版物。
1988年7月27日至30日,中国史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选举会长、副会长,任期五年。戴逸为会长。
1993年11月12日至15日,中国史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选举会长、副会长,任期五年。戴逸为会长。
1998年9月,中国史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选举会长、副会长,任期五年。金冲及为会长。
2004年4月14日至17日,中国史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选举会长、副会长,任期五年。李文海为会长。
范文澜与“史学革命”
1范文澜反对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原理
范文澜(1893—1969)一向旗帜鲜明地强调要结合中国历史的实际来运用马克思主义,而且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反对学术研究中的简单化、公式化、教条化倾向,抵制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左”倾思潮。1957年他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作报告,结合史学界存在的一些例证,论述反对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必要性,“我愿意反对沾染在自己身上的教条主义,也愿意反对沾染在别人身上的教条主义。因此,希望大家报定与人为善、治病救人的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来反对教条主义。只有反对教条主义,才能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不破不立,只有破,才能立”(《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213页)
2范文澜发表《反对放空炮》一文
1959年,全国范围内进行“反右倾运动”,高等学校中搞“拔白旗”(指被戴上“资产阶级”帽子的专家),师生集体编讲义,学生上讲台。针对“左”倾思潮的泛滥,范文澜在1961年《历史研究》第3期反表《反对放空炮》一文,严肃地、及时地提出史学界存在着离开史实、忽视史料、抽象地空谈理论的学风不正的严重问题,强调踏踏实实进行科学工作的重大意义。
3范文澜批评史学界流行的“打破王朝体系论”和“打倒帝王将相论”
范文澜在1961年5月举行的纪念太平天国革命11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严肃地批评史学界流行的“打破王朝体系论”和“打倒帝王将相论”。5月31日《人民日报》作了公开报导:“范文澜着重谈到了史学界流行的‘打破王朝体系论’和‘打倒帝王将相论’的问题。范文澜说,这种论调好象是很革命的,实际上是主观主义的。阶级社会是由互相对立着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构成的,打破王朝体系,抹掉帝王将相,只讲人民群众的活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