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少女》(陈丹燕)教程文件.ppt
陈丹燕
检查预习: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敦实 矜持 弥漫 蠕动 飒飒 琼
遏制 面颊 韶华 煎熬 宿愿 骚动
dūn
jīn
rú
mí
sà
è
jiá
sháo
áo
sù
qióng
sāo
作者简介
陈丹燕:广西平乐人。当代女作家。1958年生于北京。1984年第一篇散文《中国少女》发表于《上海文艺》,获上海青年作家奖、中国作家协会优秀儿童文学奖。后又陆续发表小说《当有人遇到不幸》《上锁的抽屉》《女中学生三部曲》 等。
解题
“中国少女”点明了文章所写对象,包括“我”的那个时代的“少女”和现今的“中国少女”。
这篇课文是一篇反映两代中国少女的生活的叙事散文。
背景资料——文化大革命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对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越来越严重,认为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于1966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使中国陷于“全面内乱”达十年之久,给当时的中国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国民经济发展迟缓,错失发展机遇。“文革”十年期间,我国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人民币。
人民生活动荡不安,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物资短缺、供应不足。
政治运动接二连三,干部群众心情压抑。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被迫害致死。
文艺舞台百花凋零,娱乐方面严令禁止,扼杀了多少青春年华的欢乐。给人们的性格、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使人性严重地扭曲。
两条线索
我对当今中国少女的感受
我 的 生 活 经 历
当今的中国少女和“文革时期”的中国少女的生活及性格有什么不同?
当今中国少女
“文革”时期的中国少女
天天都在笑
没有笑声
自由快乐
沉闷压抑
载歌载舞
没歌没舞
活泼开朗
抑郁
对比
衬托
原因:
国家动乱人受苦,
国家安定民享福。
你会了吗?
这篇课文表现了两代中国少女的生活。
当今的中国少女生活在_______________社会中;
她们___________________,而“我”及“我”同龄人的少女时代,是在十年动乱中度过的,那段生活留给“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代少女不同的生活告诉我们:
和平、安定的
自由、快乐、开朗、热情
痛苦、羞辱、遗憾
每个人都置身于社会生活中,其经历必然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国家动乱,人民深受其苦;国家安定,人民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品味语言
1、我很想吐,胃里不断蠕动着,嘴里一阵阵发酸。
2、我总感到自己很难看,不太干净,又是非常感伤,有时又非常粗暴,和人大声吵架,涨红脸,挥着拳,而且常常感到无聊,不知道用不完的精力该往哪儿打发。
3、我在这学校度过了整个少女时代,压抑而且绵绵不断地在没歌没舞和想歌想舞里煎熬。
写出了“我”和同学们因唱歌而被班主任侮辱时的感受,表现了“我”对他的厌恶之情。
表现了“我”被伤害、被压抑时的痛苦和无聊。
写出了“我”的少女时代是在压抑和渴望的矛盾中度过的,表现了“我”回忆往事时沉重的心情和惋惜之情。
品味语言
4、等到她们转开的时候,我心里升起一阵失望和后悔,我也真想去跳跳啊!这简直是我们这一代韶华已逝的人纳闷的宿愿。
“我”以往的经历使我不敢面对眼前富有活力的女孩,“我”坠落在压抑的深渊里无法自拔。
品味结构
文章开头“我”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美国女孩儿的提问,而是让她们自己去找谜底?
在结构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当今中国女孩;在内容上一方面是因为“我”感到她们对“中国少女”有偏见,另一方面“我”不愿意流露出谈这个问题时的复杂心情。
文章最后用“美国女孩琼对中国少女的赞美”结尾有什么好处?你怎样看待琼对中国少女的评价?
在结构上解开了文章开头设置的悬念,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出现在外国朋友面前的活泼开朗的中国少女的幸福、愉快的生活而欣慰。
琼对中国少女的评价表明美国中学生消除了由于历史原因对中国少女产生的误解。
拓展延伸
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理解当年作者的少女时代?
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风采?
课外调查你的父母的少男少女时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