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zx108赞美
赞 美
教学目标
1、根据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沉郁情感,对中华民族觉醒与抗争的由衷赞美。理解诗中的农夫形象及其象征意义。体会该诗意象的雄浑美和沉郁美。难度很大,掌握时代背景和作者简况很重要,是理解诗作的一把钥匙。
三、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抗战最艰难的年代。1942年5月作者毅然加入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抗战以来穆旦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的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这种见闻和经历引起诗人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
四、朗读指导
(一)体会蕴藏在诗行中的强烈的感情,揣摩作者痛苦的悲怆的真切感受。
(二)注意每节诗末尾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吟唱的深厚意味,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带血的呼喊。
五、分析诗歌内容:
(一)整体感知(听读或自读,思考以下问题):
1、该诗题为《赞美》,作者要赞美什么? “耻辱的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时代的闪光,民族的转机。诗人把希望寄托在舍家保国、义无返顾的农夫身上。当战争打破了乡村的安宁,农夫便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一条征战之路。他是单个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坚定信念。赞美的是中华民族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以及生生不息的雄健的生命力。
2、诗中的“我”是怎样一个角色?
明确:“我”是抒情主人公。是个觉醒的、有希望的时代新人。
3、诗歌的每一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句,有怎样的意味?
明确:诗歌的每一节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使这个声音成为全诗的主旋律,凝聚着诗人对中华民族顽强生存力的赞美,充满了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而且使悲痛没有沦为伤感,显得悲中有壮,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另外,结构上也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整体效果。修辞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了诗歌的主旋律,表明了赞美的内容,这首诗像一个梦境,通过一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痛苦希望交织的情感。第一节:“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到处看见的人民”、“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三个意象,展示了大地的希望。
2、“走不尽……”“数不尽……”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特点?描绘了中华民族辽阔的土地、人民艰难的生活和悠久的历史。给人的印象是即开阔又压抑。“说不尽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点?指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充满灾难、忍受、对自由幸福的渴望。“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历史、生活持有的强烈的责任感和爱。第二、第三节:本部分诗中出现了一位农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样一个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样一个人?他坚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受苦受难,不断失望,忍辱负重。义无反顾地投身民族解放的事业,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强不屈。“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此句的含意是什么?因为民族的觉醒和抗争意味着苦难时代将会结束。 第三节中前八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它们对农夫来说,意味着什么? 描绘了妇女儿童饥饿、悲哀、恐惧的生存状态。解救他们,是农夫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在他的身上痛哭吧”这些诗也暗示了“农夫”怎样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农夫怎样的感情?有可能牺牲。作者为他的义无反顾感到既无助又担心,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第四节: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我”为什么要“站在路上踟蹰”? 描绘了民族绵长的苦难和痛苦的期待。“踟蹰”是因为历史的负担太重。前三节诗结尾都用“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第四节诗却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为什么要变化? 第三节作者思考民族、历史、生活和人民,得出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结论。第四节作者的思绪回到了痛苦凄凉的现实,然而又有了前面的认识,故而又大声呼唤,尽管有太多的“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该诗用了大量的铺陈、排比、反复和长句,请各举出一例,并说出它们的作用。一咏三叹,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这首诗情感的深厚复杂,语序的奇异,意象的多变,几个关键人称代词解读这首诗歌。
(一)它们:作者在第一节诗里用了密集的意象群来充实“它们”的内容:既包括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数不尽的村庄,美丽的河流、草原,动听的鸡鸣狗吠,也包括“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凉的土地,唱着单调的歌的东流的水。因而,“它们”既是辽阔美丽的又是荒凉颓败的。“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实际上是作者静静地感受这一切。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既爱又怨的感情。
(二)你:作者写完“他们”之后,紧接着就写“你”: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这里的你是指“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作者对人民的苦难的感受是深切的,心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1课 家居清洁与整理技巧 课件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初中劳动技术八年级下册.pptx VIP
-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docx VIP
- T_WSJD 18.14—2021_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因素测定煤焦油沥青挥发物、焦炉逸散物中苯溶物的称重法.pdf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字帖.pdf VIP
- 湘2017J907 居住建筑节能65%围护结构构造图集.pdf
- 交通局交通安全培训.pptx VIP
- 西南财经大学答辩通用PPT模板.pptx VIP
- 2025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新课标,新教材).docx
- 《近代文学》教学大纲.pdf VIP
- 2024美妆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