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论1 古代文学史 教学讲义.ppt
古代文论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鲁峡
古代文论
绪论
汉代
秦朝
中国古代文化精神概述
春秋战国
古代文论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金元明
近代
清朝
古代文论
诗话
老庄
儒家
重点
绪论 中国古代文论概观
经学语境中的文论话语——工具主义
匡正君主,教化百姓
老庄佛释的空无境界——的审美主义
主体——客体——达道、顿悟
诗文评点话语系统中的文本分析
文体、技法、正变等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精神概观
古代文论
子学时代:春秋后期到战国之际,自西周建立起来的贵族等级制度逐渐瓦解,传统的王官之学随之衰落。政治多元化,诸子百家之学兴起,古代文化空前繁荣。
文化特点:
百家争鸣的学术自由精神;
社会批判精神;
出世与入世的二重性
两汉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精神概观
古代文论
经学时期:经学是儒学的变体,是国家意识形态化的儒学,汉代“独尊儒术”使之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话语资源。
统治者以儒学经义为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寻找依据,同时通过弘扬儒学引导知识分子为统治阶级服务;而知识子一方面以儒学经义证明统治的合法性,同时为统治者的行为方式确立准则。
两宋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精神概观
古代文论
文官政治:文人士大夫是君权的唯一合作者和依靠对象。他们的思想面貌突出表现为:
(1)主体意识空前加强,积极入世,具有伟大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成圣成贤愿望强烈,追求自我超越和人格的完满,具有以名节相尚、蹈仁赴义的自尊意识;
(3)具有冷静的理性主义精神,在哲学、政治、社会伦理等各个方面追根求源,析理探赜。
元明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精神概观
古代文论
道学复兴:元明时期的文化精神在宋学精神之下演变。元明时期,朱子之学不断为统治者所重视,最终被确定为科举取士的主要依据而获得权威性。明初以伦理纲常教化天下,一家独言。
心学精神:明中叶以后,强调主体心性的绝对自主性而突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禁锢,心学精神成为时代文化精神的主流。
清代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精神概观
古代文论
实学之风:明末清初,知识分子对空谈心性,不求实学的风尚进行反思,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也培养了清初学者重实证、归纳、考据的务实学风。
康熙以后,清代统治者通过提倡理学,整理图书,大兴文字狱,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高压政策之下,知识分子的学术方向转向章句训诂、版本校勘方面,去伪存真、指瑕纠谬是这一时期文化精神的主要特征。
近代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精神概观
古代文论
文化探索:寻求既保中国文化之根,又学西方文化之长的的学术道路。
多事之秋的近代,经历了由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而到思想文化的变革。第一阶段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阶段则把西方的进化论、民主、平等思想当做批判传统儒学和纲常伦理的武器,提出“文学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口号,西方文化思想深入到了文化的各个领域。
先秦两汉时期——奠基与酝酿
中国古代文论分期
古代文论
儒家以政教中心的立场,强调文艺与政治、道德的关系,重视文艺的教化作用。
道家倡导自然无为、冥契大道,强调人在面对自然时超功利的态度,与审美观照和创作灵感相通。
《毛诗序》——先秦以来对诗的认识。
发愤著书说——文学社会的、心理的成因
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文论分期
古代文论
儒家以政教中心的立场,强调文艺与政治、道德的关系,重视文艺的教化作用。
道家倡导自然无为、冥契大道,强调人在面对自然时超功利的态度,与审美观照和创作灵感相通。
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
中国古代文论分期
古代文论
曹丕《论文》
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序》
唐宋金元时期——深化拓展
中国古代文论分期
古代文论
儒家的政教中心
道家的审美中心
兼收佛学影响
明代时期——变革
中国古代文论分期
古代文论
李贽
公安派
名额、小说、戏剧
清代时期——总结
中国古代文论分期
古代文论
王夫之
叶燮
概观
诗言志——诗乐舞三位一体
儒家文论的工具性——诗教
道家文化的诗意性——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第一章 先秦文论
儒家文论
孔子:兴观群怨;尽善尽美;思无邪
孟子:知言养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道家思想
庄子
崇尚自然;虚静;得意忘言
古代文论
近代时期——融合
中国古代文论分期
古代文论
王国维
梁启超
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尧典》
孔子曰:“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礼记•经解》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