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总结海南预拌混凝土生产及施工技术程解读.ppt

讲义总结海南预拌混凝土生产及施工技术程解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讲义总结海南预拌混凝土生产及施工技术程解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现场混凝土输送 高温施工时停泵的处置。 “施工现场温度高于30℃,施工,宜用湿草袋等遮盖输送管,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条款设置的道理。 * 6.2 现场混凝土输送 8、泵送混凝土施工现场应有统一的指挥,采用有效通讯手段在混凝土生产企业所在地、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和混凝土浇筑面之间及时联络协调供应量,供应频率等。 9、当用多台混凝土泵进行施工时,应预先规划各自的浇筑区域、浇筑量和浇筑程序,各泵车的工作量应尽量均衡,明确分工,互相配合,使得浇筑工作基本同时结束,避免留设施工缝。 10、混凝土模板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有关规定的要求。 11、施工现场严禁在钢筋上直接铺设泵送管道。 * 6.2 现场混凝土输送 本条款应重点强调的是高标号、大流动混凝土的模板验收。 在钢筋上铺设泵管,导致钢筋变形,影响刚筋保护层。 * 6.2 现场混凝土输送 6.2.4 转运方式选择 1、柱的施工宜采用吊斗方式转运混凝土。 2、墙体施工宜根据混凝土构件布筋情况合理选择如下预拌混凝土现场转运方式: 墙体钢筋较为密集时,宜采用泵送工艺进行施工; 墙体钢筋较为疏松时,宜采用吊斗方式进行施工。 3、若混凝土水化热温升较小,宜采取泵送方式进行施工;若混凝土水化热温升较大,宜采用吊车斗运流动性较低的混凝土。 * 6.2 现场混凝土输送 本条款的设置是建立在泵送、吊运混凝土的坍落度差异上。 很多地区在这个方面的经验十分有意义。 * 6.3 浇 筑 6.3.1 预拌混凝土浇筑时布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湿润模板,湿润模板用水应避免聚集在墙、柱等低洼部位。 2、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5cm,且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冲布料,也不得直冲钢筋骨架,且分层均匀布料。柱、墙等竖向结构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浇筑混凝土。 3、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且宜水平或上扬布料。 * 6.3 浇 筑 本条款的目的在于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受到破坏和结构均匀性降低。 在浇注水平结构时应平移布料,单点布料产生混凝土结构不均匀。 * 6.3 浇 筑 6.3.2 对于坍落度较大的混凝土(如泵送混凝土)要避免过振,以防止混凝土离析。对于坍落度较小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以保证密实。 * 6.3 浇 筑 6.3.3 混凝土构件的浇筑应保持较好的连续性并严格控制浇筑间歇时间。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当层混凝土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浇筑振捣。在遇到浇筑间歇情况时,应注意保护混凝土工作面。可采用塑料布、麻袋等简易措施遮盖混凝土表面,保持间歇前后混凝土状况的一致性。 * 6.3 浇 筑 6.3.4 新浇筑的构件应在初凝前采用二次振捣或多次抹压的方法闭合混凝土表面塑性裂缝。 本条款体现施工企业的素养,能够做到,可以避免绝大部分现浇混凝土裂缝问题,尤其是墙、板的不规则裂缝。当然,结构性裂缝未必能解决。 初凝前的概念比较模糊,应该在混凝土沉降基本结束,但是比较难以控制。最佳的二次振捣和抹面时间控制上跟气候有很大关系。 * 6.4 养护 硅酸盐水泥的强度发展:19世纪40年代PORTLAND水泥诞生,19世纪80年美国人开始研究水泥的长期强度发展,20世纪80年代6界国际水泥化学会议上公布的数据表明,100年强度还在增加。 混凝土的一生伴随着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强度的发展和老化—腐蚀、碳化、干缩、裂缝、荷载、震动及协同作用。 混凝土的养护好比:营养、运动、医疗! * 6.4 养护 6.4.1 对已浇筑完毕的早期混凝土,应及时进行充分的保湿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楼板或屋面板等平面混凝土构件的养护,应在其表面抹压完成后,12小时内用塑料薄膜或麻袋严密覆盖其所有裸露面,并保持覆盖物内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2、对于剪力墙的养护,应采取带模保湿保温方法养护3天以上,方可另行其他养护方式。 * 6.4 养护 3、对于地下室厚大底板或基础承台等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除采用必要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