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病害学第九篇 章 贝类的疾病.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产病害学第九篇 章 贝类的疾病.ppt

虾夷扇贝 ;第九章 贝类的疾病;(二)症状和病理变化 贝壳开闭缓慢无力,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 外套腔中有大量黏液,并积有少量淤泥; 消化腺轻微肿胀,肾脏易剥离,外套膜向壳顶部收缩,外套膜无光泽。 严重的扇贝: 鳃丝轻度糜烂,肠道空或半空,足丝脱落,失去固着作用。 电镜:消化腺消化小管管间结缔组织、肠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以及肾小管管间结缔组织分布有大量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以团聚的方式存在于结缔组织的细胞质内,形成囊泡样结构。;(三)流行情况 据王秀华等(2002)报告。1985年,山东长岛县野生栉孔扇贝大量死亡以来,山东、辽宁两省栉孔扇贝的主要养殖区均多次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病害,尤其在1997至1999年间。病情更加严重,造成的死亡规模之大为历史上罕见。 青岛地区发病高峰在7月底至8月初。发病水温在25℃以上。 病贝大小为4.5一6.Ocm,扇贝出现上述症状2~3d后很快死亡,死亡率在90%以上,呈暴发性。 (四)诊断方法  根据症状可初步诊断,确诊需用电镜迸行观察。 (五)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预防措施。;二、鲍病毒性死亡病(鲍裂壳病) (一)病原 鲍球形病毒,根据大小和复制部位分4种类型。 1.从大连和中国北方养殖的皱纹盘鲍分离; 2.二、三、四种类型从中国南方(福建、海南和广东等)养殖九孔盘鲍分离。 三类水生动物疫病 (二)症状 第一种病毒感染:病鲍表现低活力、低食欲,对光不敏感,壳很薄,边缘翻卷,生长缓慢,死亡率达50%。 第二、三、四种类型病毒感染:病鲍大量分泌粘液,低活力、低食欲,足和外套膜收缩,斧足发黑并变硬,肝肠肿大,3-9天死亡率达100%。 ;3.诊断方法 从濒死的或已死的幼虫申分离出弧菌。镜检幼虫壳内有 面盘脱落的细胞活动。 4.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 (1)保持水质优良,对水质和沉淀物做常规的细菌学检查。 (2)己感染的幼体要弃掉。 治疗方法: 用抗生素 (链霉素、复合链霉素、多粘菌素B、 红霉素、新霉素)治疗,但一旦出现症状和幼虫开始死亡时,抗生素已无效,而且抗生素可使幼虫停止吃食,并???使用过量时可引起死亡。 ;二、鲍弧菌病 1.病原 据Sindemann(1988)报告,美国 的红鲍在幼体时容易发生弧菌病 ,分离出的病原弧菌的生化特性 接近于溶藻酸弧菌。 2.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菌从上皮组织穿人。引起上皮 组织脱落,再侵人足、上足和外 套膜。 细菌往往聚集在组织的血窦和神经纤维鞘内。在血液申可发现有活动的细菌。身体褪色,触手 软弱无力,内脏团萎缩,足缩回。患病个体不活泼,濒死的个体对机械刺激无反应。 ;3.流行情况   通常是发生在环境紧迫的情况下。例如充氧过多或高温等。从幼体变态后到10mm大小的红鲍发生持久性的死亡。有时出现死亡高峰。发病时的水温为18-20℃.    鲍因为在捕捞时受伤,伤口感染细菌后化脓。夏季水温达20℃以上开始生病,25一27℃时生病率最高。 4.诊断方法    从池底发现已死幼鲍的空壳和濒死的个体,根据上述症状即可确诊。;5.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 (1)培育幼鲍保持适宜环境条件,防止充氧过多或高温。 (2)捕捞时尽量小心,防止受伤。 (3)鲍受伤后可用药物浸泡伤口,方法同下述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1)幼鲍的治疗未见报告。 (2)鲍可用浓度为25-50mg/L的噁喹酸海水溶液 浸洗0.5一lh,或用复方新诺明1%的海水溶液浸洗5min。也 可将这两种药的任何一种用海水配成5%的水溶液涂洗伤 口。注意用这些药物处理后,需将鲍放在空气中10- 15min,使药液充分地渗入病灶后,再放回海水中饲养。必 要时可第二天再重复治疗一次。;三、鲍脓疱病 1.病原 河弧菌Ⅱ型或溶藻弧菌或气味类香菌。 三类水生动物疫病 2.症状 发病后严重者腹足肌肉颜色发白变淡,出现一到数个微微隆起的白色脓疱,并发展逐渐扩大,脓疱破裂后流出大量白色脓汁,留下2-5mm的深孔,引起肌肉溃烂坏死。;(三)流行情况 流行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主要感染幼鲍和稚鲍。夏季易发病,持续高温是发病诱因。死亡率在50-60%。 (四)诊断方法   根据症状可初步诊断。 (五)防治方法   与鲍弧菌病相同。 ;三、三角帆蚌气单胞菌病 1.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 (Aeromonas hydrophila subsp.)。 形态特征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单个或两个相联;极端单鞭毛,无芽胞。在血平板上呈β型溶血圈。 培养特征与生化反应 生长适温25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