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病害学第十篇 章 特种水产养殖动物病害.pptVIP

水产病害学第十篇 章 特种水产养殖动物病害.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产病害学第十篇 章 特种水产养殖动物病害.ppt

五、腐皮病 (Ulcerate disease of soft-shelled turtle) 1.病原 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所引起,大多是由于鳖相互撕咬或与地面摩擦受伤后细菌感染所致。 2.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鳖精神不振,反应迟钝。腹甲轻度充血;后期,体表糜烂或溃烂,病灶部位可发生在颈部、背甲、裙边、四肢以及尾部 ,这是该病的主要特征。 常表现症状:颈部 皮肤溃烂剥离,肌肉裸露;背甲粗糙或呈班块状溃烂,皮层大片脱落;四肢、脚趾、尾部溃烂,脚爪脱落;腹部溃烂,裙边缺刻,有的形成结痂。溃烂处连接表皮和真皮的结构被破坏,表皮与真皮剥离,因而导致表皮腐烂,紧邻溃烂处附近的皮肤,其表皮的部分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真皮结缔组织也遭破坏,其中有大量的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存在。 内部解剖: 肝脏:肿大,肝颜色发黑、易碎。肝细胞轻则发生颗粒样变性,重则细胞核固缩,甚至碎裂溶解。中央静脉淤血,也无管腔及管壁的结构。肝血窦破裂出血或淤血,血细胞侵入周围组织中,红细胞充满其中,呈深红色的带状结构。 脾脏:被膜与实质轻度剥离,白髓与红髓分界不清。 肾脏:肿大,肾小管尤其是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发生肿胀变性、坏死,管腔中存在均质粉红染液体,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清晰可见。 脾脏:黑褐色、肿大,失去正常结构;肠道充血发炎,肠腔内无食物。 肠:黏膜溃烂。浅层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深部的也严重变性、死亡,但细胞核仅依稀可见,整个黏膜下层呈一片极为疏松的透明状。 该病病程较长,如不发生继发性感染,多数病鳖可长期存活,少部分可自愈,但颈部感染称病程严重者,因活动能力减弱,不摄食,短期内即死亡。 3.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危害高密度囤养育肥的0·2-1·0kg的鳖,尤其是0·45kg左右者。 该病发病率高,持续期长,危害较严重,死亡率可达20一30%。我国从南到北各个鳖养殖区都有此病流行,尤以长江流域一带严重。流行季节是5一9月,7一8月是发病高峰季节;如果水温高。生长季节延长,该病的流行季节也会延长。温室中全年均可发生。 该病的发生与水温有较密切的关系,水温20℃以上即可流行,温度越高,该病发生率越高,且常与疖疮病并发。 4.诊断方法 根据外部溃烂等症状即可判断,确诊需迸行病原分离与血清学试验。 5.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 (1)放养时,要挑选平板肉肥,背甲呈褐色,腹甲呈乳白色或带浅红色。体健灵活,无病无伤,规格大小均匀的鳖,且雌雄搭配要合理。人池前用浓度高锰酸钾浸浴,或用聚维酮碘 。 (2)控制养殖密度,及时分养,防止鳖的相互撕咬,尤其是温室养殖的鳖,须经常更换池 水,注意水质清洁。 (3)每半个月左右漂白粉泼洒一次;每20d投喂磺胺类等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或盐酸土霉素一次,每天1次,连续3~5d。 治疗方法: (1)将病鳖隔离饲养,每隔2一3d用漂白或二氧化氯泼洒一次,反复3一4次。 (2)对病症较轻的鳖分别用浓度3Oppm高锰酸钾或lOmg/L 红霉素浸浴20一3Omin. (3)病情较重的鳖,可采取下列方法: a.用1%的龙胆紫涂抹溃烂处; b.用浓度10mg/L磺胺类药物或链霉素等浸浴30-48h; c.按每千克体重注射20万IU金霉素。 d.按每千克鳖体重每天投喂土霉素钙盐或磺胺类药物0.2g,连喂6d(第2-6d减半),同时以浓度0·5mg/L二氧化氯泼洒一次,每隔10-l5d一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 第二节 蛙的疾病 一、红腿病 (Red-leg disease of frog) 1.病原体 嗜水气单胞菌、乙酸钙不动杆菌 的不产酸菌株等、豚鼠气单胞菌等。 3.症状与病理变化 该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型病症 行为:病蛙精神不佳,四肢瘫软,低头伏地或潜人水中,不动,不吃食。跳跃无力、腹部臌气,临死前呕吐、拉血便。 外部症状:头部、嘴、腹部、背部、腿和脚趾大小不等、粉 红色的溃疡或坏死灶;后腿水肿呈红色。严重时后腿关节有 花生米粒大的脓疮,脓疮破裂后,流出淡红色脓汁,形成光 滑、湿润、边缘不整齐的溃疡。 内脏:大量淡黄色透明或微红色混浊液,肝肾脾肿大,特别是脾、肾,肿大至正常的一倍以上。肝、脾呈黑色,脾髓切面呈暗红色,似煤焦油状。从发病起3d内可引起死亡,治疗难度较大。 慢性型病症 病情较轻,病程长,身体无水肿现象,腹部和四肢皮肤无明显充血发红。发病初期尚能主动摄食,一般20d内不会引起死亡,较易治疗。 不同的蛙患病后在症状上有些差异: 牛蛙:腹面皮肤呈猩红,四肢特别是后肢皮肤发红、充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