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希望(2008.9.18).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色的希望(2008.9.18)

金 色 的 希 望 ——定西市安定区发展马铃薯产业纪实 金秋季节,大地流金,群山披绿,薯菜飘香,在人们辛勤劳作的期待里,丰收的脚步正合着劳动的旋律姗姗而至。 三千六百三十八平方公里的千山万壑之间,满山遍野的马铃薯郁郁葱葱,展示着“中国薯都”的宏伟气魄。只要给点阳光就辉煌,只要给点雨露就灿烂。安定人民用马铃薯精神抓马铃薯产业,用马铃薯产业迎接第二次马铃薯文明的来临。 辉 煌 演 绎 马铃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物种,古代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称其为“巴巴司”、尊奉为“丰收之神”,华夏大地的炎黄子孙为其冠以“土豆、山药、洋芋”等名,不论落脚在山塬,还是生长在平川,它都以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适应性陪伴着人们渡饥荒、过丰年……走过了一冬又一春,种植了一山又一川,悠悠几千年长盛不衰!茫茫五大洲生机盎然! 自从十七世纪马铃薯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它便成为补给人类生命的重要物资,与人类相携相伴走过了数百年风雨历程。它曾经维系着贫瘠的黄土地上人民的生存,有农谚为证:“五谷不收也不患,只要有二亩洋芋蛋”。 几百年来,马铃薯主要以农民自发种植为主,自给自足,解决温饱。1996年,安定区(原定西县)政府结合扶贫攻坚,组织实施了 “洋芋工程”,提出了“压夏扩秋增收”要求,工作重点是调整种植结构,扩充面积,培育初级市场,按照“抓基地、建市场、牵龙头、连农户”的发展思路,开始由自给自足向产业化经营方向迈进,种植面积稳定增加,1998年底全区基本解决温饱。2000年以来,结合实现稳定解决温饱,坚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指导方针,加强对马铃薯产业的服务和引导,开始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的转变,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的链条初步形成。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60多万亩。2001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安定人开始了将马铃薯由小区域经营到全球性贸易的大变奏。2004年以来,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撤县设区”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分析区情,发挥优势,响亮的提出把安定区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打造“中国薯都”的目标要求。坚持运用工业化思维和市场经济理念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全面提升品牌,拓展市场,促进产业上等升级。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科技驱动,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均衡化贮藏的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马铃薯产业,是安定人民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趋利避害,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正确选择。这里气候冷凉,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富含钾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380毫米左右,虽然降水总量不足,但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种植马铃薯有着气候、土地、劳力、交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降水规律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相吻合,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增产,有利于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也有利于抑制马铃薯病毒病的蔓延和加重,减缓了马铃薯品种和品质的退化速度。基于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全区上下众志成城,群情激奋,以“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标准化”为方向,引进良种,扩大面积,促进销售,加工增值,马铃薯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07年,全区完成种植面积95万亩,总产量达到110万吨,当地政府和铁路部门密切配合外销外运一路顺畅,销售价格稳中有升,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500多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103万亩,约占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8。按目前长势,预计平均亩产可达到1250公斤,总产达到130万吨,销售价格一路攀升。目前,安定区已经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总产量、鲜销量、加工量和带动农民增收最多的县(区)之一,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安定区辐射千家万户、促进城乡互动、推进富民强区的最大的主导产业。昔日小土豆,今朝大产业。马铃薯被推上了干旱山区脱贫致富的大舞台,成为一项名符其实的“富民产业”、“黄金产业”,无尽地演绎着新的辉煌。 黄 金 产 业 土豆变金豆,旱塬绽新颜。认定了的路子就要坚持走下去,安定区各级领导、科研人员、干部群众共同为这一古老而闪亮的物种奔忙劳作,为这一颇具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产业而不懈努力。这是一场黄土地上的人们战胜自我,战胜贫困,实现由温饱走向小康的一次产业革命。勤劳的安定人民便毫不犹豫地冲出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把现实的经济利益与奔小康的希望融合在一起,步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投入到了营造富裕的火热生活之中! 推广良种,树起了安定马铃薯的品牌;科技示范,推动了马铃薯产业化进程;企业建基地,提升了淀粉品质;订单销售,农民吃上了定心丸。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种植马铃薯2.56亩以上,建立了北部以新大坪等为主的鲜销薯生产基地,东南部以陇薯3号、陇薯6号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