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眩晕 第二篇 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ppt
【辨证论治】风阳上扰 (4)临床应用: ①阴虚较甚者,加生地、白术、玄参、麦冬; ②肝火亢盛者,加龙胆草,丹皮、夏枯草、菊花; ③阳动化风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羚羊角,珍珠母 ④便秘者加大黄、芒硝或当归龙荟丸。 ⑤肝火上炎者,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清利湿热,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柴胡、甘草疏肝清热,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阴。 【辨证论治】 3、气血亏虚 (1)辨证依据: ①主症: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则发; ②兼次症:神疲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无华,唇甲淡白,心悸少寐; ③舌象:舌质淡嫩,苔薄白; ④脉象:细弱。 【辨证论治】气血亏虚 (2)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3)方药:归脾汤。 黄芪:益气生血; 当归:补血活血; 党参、白术、茯神:健脾益气安神; 龙眼肉,枣仁、远志:养心养血安神; 木香:健运脾胃; 炙甘草:调和诸药。 【辨证论治】气血亏虚 (4)临床应用: ①气虚自汗:加防风、浮小麦; ②脾虚泄泻:加泽泻、扁豆、苡仁; ③血虚较甚:加熟地、阿胶、紫河车; ④中气不足:补中益气汤; ⑤气虚及阳者:加桂枝、干姜等。 【辨证论治】 4、痰浊中阻 (1)辨证依据: ①主症:视物旋转,头重如裹; ②兼次症: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脘腹痞满,纳少神疲; ③舌象: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腻; ④脉象:弦滑。 【辨证论治】痰浊中阻 (2)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3)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降逆止呕; 陈皮:理气健脾; 茯苓:利水健脾; 白术:燥湿健脾; 天麻:熄风止眩; 大枣、生姜、甘草:健脾和胃。 【辨证论治】痰浊中阻 (4)临床应用: ①呕吐频作:竹茹、代赭石; ②胸闷纳呆:砂仁、白冠仁; ③肢重体倦:佩兰、藿香、石菖蒲; ④耳鸣、重听:葱白、郁金、石菖蒲; ⑤痰浊化热:黄连温胆汤; ⑥痰浊寒化: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 【辨证论治】 5、瘀血阻窍 (1)辨证依据: ①主症:眩晕时作,头痛如刺; ②兼次症:面色黧黑,口唇紫暗,肌肤甲错,健忘,失眠心悸,耳鸣耳聋,有外伤史或手术后起病更为支持; ③舌象:舌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 ④脉象:弦涩,或细涩。 眩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眩晕的慨念 熟悉眩晕的病因病机 掌握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熟悉眩晕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掌握眩晕的辨证论治 能对临床病例作出正确诊治 【概说】 (一)定义 眩晕是指因清窍失养而出现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概说】 (二)证候特点 1、主症 眩 ------眼花 晕 ------头晕 2、轻重不一 轻------闭目可止 重------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严重----突然仆倒 【概说】 2、因虚致眩 ①《内经》以上虚为主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灵枢·卫气》:“上虚则眩”。 《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概说】 ②明张景岳发挥,下虚致眩 《景岳全书·杂证谟·眩晕》:“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其病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概说】 ③阳气虚而致眩 秦景明《症因脉治·眩晕总论》:“肥人眩运,气虚有痰;瘦人眩运,血虚有火;伤寒吐下后,必是阳虚”。 “气虚即阳虚也。其人面色白,身无热,神识清爽,言语轻微,二便清利,时或虚阳上浮,头面得火,眩晕不止,或热手按之,则运乃定,此气虚眩晕之症也。” 【概说】 3、无痰不作眩 ①痰饮致眩,张仲景提出以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②痰火致眩 元代朱丹溪提出:“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头眩,痰夹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 【概说】 4、六淫、七情致眩 宋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由此观之,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 5、其它 《素问病机原病式》认为风火致眩:“风火皆属于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博,则为之旋转!” 肝风、虚、痰、火皆能致眩。 【概说】 (四)范围 高血压、低血压、耳源性眩晕、脑性眩晕、神经衰弱等,以眩晕为主时可按本篇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急诊与灾难医学-第二十二章 人为灾难的医学救援.pptx
- 030904《项目实施进度里程碑确认单》.xlsx VIP
- 治疗篇第六章骨伤科四肢病证推拿讲解.ppt
- 2025年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七年级下册英语课件Unit 3《Keep Fit》(Section A 1a-1d).pptx VIP
- 福特嘉年华说明书.pdf
-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员及使用人员岗位职责.pptx VIP
- 江苏省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pdf VIP
-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docx VIP
- 八年级下数学期中测试题(a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