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高中《美术鉴赏》课件宣讲培训.ppt
猜一猜:下列图片属于哪类艺术? 秦兵马俑 (秦) 陈逸飞·仕女油画:1.浔阳遗韵 北京故宫 (明、清) 斜卧像 亨利 · 摩尔(英) 流水别墅 赖特(美国) 《红黄蓝椅》 里特维尔德 从功能上说,这把椅子是不舒服的,但是通过展示,它证明了产品的最终形式取决于结构。设计师可以给功能赋予诗意的境界,这是对工业美学的阐释。而且,这种标准化的构件为日后批量生产家具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它的与众不同的现代形式,终于摆脱了传统风格家具的影响,成为独立的现代主义趋势的预言。因此,集中体现了风格派哲学精神和美学追求的《红蓝椅》成为现代主义在形式探索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性的作品。对于整个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主讲人:杨建业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 一是欣赏大自然; 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我们许多同学可能都喜欢旅游,希望到北京去看看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到黄山去观赏烟波浩淼的云海和壮观美丽的日出。 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两种不同的美: 一种是自然景观 一种是人文景观 天安门广场 黄山日出 (摄影)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 、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教学中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引起关注 --- 深入讨论 --- 感悟意义 --- 树立信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与决心。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天安门-------认知、回忆和想象 象征--------历史--------审美符号 蕴涵-------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 而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禁在内心升起一种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布局、空间和周围的建筑,更来自我们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表面上看,天安门只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角度说,它已成为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它经历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和近代中国的屈辱和奋起,更见证了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越深入,从中获得的审美想象就越丰富。这个过程其实已经蕴涵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 拾穂(油画,1857年)米勒(法国)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之后他一住就是27年,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那里。他在那里生活、劳动、创作,画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他与巴比松许多画家来往,和他们交流创作思想。他的作品反映了巴比松农民的生活和那里的自然世界。但是从米勒作品的意义来看,他又超越了巴比松派,他把人性中质朴、善良、高贵、永恒的一面呈现出来,从而感染了全世界的人。 比较这两幅美术作品的异同,并说明其原因(讨论)。 相同点:首先二者都是绘画作品,其次二幅都是描绘妇女劳动的人物肖像画等等. 不同点:一幅是中国画一 幅是油画,一幅描绘的是古代作品一幅是当代作品等等(讨论) 实际上,这些疑问产生就已经涉及到了美术 的鉴赏问题,因为提问正是我们思考的开始。 什么是美术鉴赏 ● 美术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分析、判断、归类、联想、评价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 ●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美术鉴赏的本质特征:是综合的审美活动。 一般的鉴赏程序 1、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 愉快、崇高、庄重、强烈、幽默、轻柔、朦胧、悲怆、狂烈、神秘、压抑、恐怖、沉重……等等 2 、作品产生某种气氛和感动力的原因。其途径一是社会角度,一是形式角度。 从社会角度来说,指的是将画面中的形象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已有的认识与经验联系起来。 从形式角度来说,则是注意研究作者通过对点、线、面、体、空间、光色、材质等造形元素的处理,以及对规格、比例、均衡、对称、反复、节奏、对比、协调、虚实等组织方法的运用,如何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 《伏尔加河上纤夫》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给我们的悲怆、压抑和沉重感。 1.从社会角度认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