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篇 章 创造学概述 创新思维.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 章 创造学概述 创新思维.ppt

* * 第一章 创造学概述 第一节 创造学的诞生 一、创造学概述 二、创造学的诞生 (一)孕育阶段(远古至中古时期) ——史前阶段或朦胧阶段 1、 创造活动:自发的被动的,多是迫于生活或简单生产的需要条件下进行的各种创造活动。 我国远古时期有巢氏建造房屋、神农氏尝百草、燧人氏钻木取火、古人类种植作物、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如打凿石器)和驯养家畜等。 《考工记》(战国)记载了冶炼青铜器时改变铜锡的比例制造不同用途的青铜器。 铜鼎6:1,斧5:1,戈戟4:1,箭头5:2,刀剑3:1(扩散思维、类比思维) 古埃及用绳子等间距打结的方法确定不同线段长度的固定比例(3:4:5)丈量土地的面积(毕达格拉斯定律、等值变换的技法 ) 2、从思想上来看,已经有人开始对创造有所思考。如公元中前3世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心灵论》曾论述过“想象”的思维形式,提出了联想思维,并进一步区分了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此外,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在其所著的《数学汇编》中首次提到了“创造学”这一术语。 中国古代也有不少书籍记载了类似创造的说法,如早在商朝,“盘铭”上就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句,提出求新是一个持续不断过程;《诗经·大雅·文王》有“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记载;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出发,《易传·系辞上》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体现了交换转变的原理。这些记载表明了中华民族有着朴素的创造观念,而变革求新则成为中华民族不懈的追求。 在这一阶段后期,人们对创造的一些思维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龙沙在1565年发表的《法国诗学要略》中曾论述了创造的意义,他认为“创造是一切东西的本源”;英国哲学家培根在1620年出版了《新工具》,该书对创造的实验方法和归纳方法做了总结。1637年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发表了专著《方法学》等。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当时最完善的创造理论。他分析了创造过程的构成,认为创造性想象力是多样的感性印象与统一的知性概念之间的联系环节,同时具有印象的明显性和理解的综合性,想象是知觉和活动的统一,是两者共同的根源。 中国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四大发明,出现了许多总结创造发明的科技书籍,像《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这些书中记载了许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其中,有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总之,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对创造的研究和探索多是从哲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实践活动上主要是速度很慢的尝试法,还没有形成关于创造学的整体概念。 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范畴的调查统计与经验研究 有关创造方面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像哈佛大学笛尔本教授的《创造性想像测验》、切塞尔的《首创性测验》等。 英国学者高尔顿《遗传的天才》首次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杰出历史人物家谱,研究智力和遗传的关系。 对创造过程的研究方面,沃勒斯提出了创造过程四阶段说,精神分析理论、联想主义理论,格式塔理论; 对创造动机因素的研究方面,罗杰斯等人的内驱动力理论,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冬季论,破坏补偿理论 。 对创造人格特征的研究,美国统计学家卡特尔在1903——1932年对3637位杰出人物进行了统计研究,罗斯曼对710名专利发明家的研究 (三)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工科阶段 起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人们对创造发明的本质和规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工程师史蒂文森等主持开设了“创造工程”的训练课程。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就是这个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1941年,美国的奥斯本《思考的方法》提出了智力激励法(Brain storming) ,标志着创造学的诞生。 (四)成熟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理性阶段 创造技法总结的日臻完善,创造工程学应用普及,人们致力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技法、创造机理的研究 ,创造力开发逐步系统化规范化。 创造性思维测试工作逐渐推广:吉尔福特的发散性思维测验、托兰斯的创造性思维测试等 自然科学的介入: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解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角度研究取得丰富成果 国际化趋势增强:建立学术组织,举办研讨会 自从创造学在全世界传播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入到研究和使用创造学的行列中来。其中,日本的创造学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突出,1958年,日本成立第一个创造学研究组织-“日本独创性协会”,1979年,日本又成立了“日本创造学会”。日本创造学专家开发出了一些具有日本特点、适合日本国情的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