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台湾诗歌创作概述及著名诗人简评2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培训资料.pptVIP

第九讲 台湾诗歌创作概述及著名诗人简评2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培训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讲 台湾诗歌创作概述及著名诗人简评2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培训资料.ppt

(3)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品分析 郑愁予因写了许多浪子生活和旅游生涯的诗,所以有人称他为“浪子诗人”。他自己也认为,“影响我童年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任侠精神,如果提到革命的高度,就变成烈士,刺客的精神。这是我写诗主要的一种内涵,从头贯穿到底,没有变”。 浪子和任侠表面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上还是有区别的。郑愁予将这种任侠精神融化到诗中,就变成了内容上的正直、正义,风格上的豪爽、奔放。;比如《雾起时》一诗是描写海上浪子生涯的。诗人在这首诗里,以恋人的身份对大海这位美女进行调侃,表现出诗人的浪漫情怀。但即便如此,他仍然缺乏足够的勇气去征服它。 诗人在诗中将内在和外在、粗犷和细腻、相爱又陌生等动作和内心感受的美,全部交融在一起,激发了人们对大海的想象和热爱。;郑愁予的许多名篇佳作,读之都能令人如痴如醉,比如《情妇》。 诗中的主人公是个极端自私的爱情霸权主义者。他同时占有妻子和情人。他出门了,就把情妇束之高阁,只给她留下金线菊和高高的窗口。金线菊用来等待,窗口用来眺望。 这首诗格局虽小,但很精巧,短短的几行诗句,情感真切,形象鲜明,将一个爱情上极端自私的男子的灵魂刻画得入木三分,是一首众口传颂的佳作。郑愁予也因此获得了一个“穿蓝衫子”诗人的雅号。;郑愁予善于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诗的技巧相结合,将现代的爱情和古典情感表达方式相结合,这使得他的诗歌,既是现代的又是古典的,既是西方的又是非常中国化的。从这个角度看,郑愁予的诗艺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2、蓝星诗社的影响和贡献;3、创作主张;由于蓝星诗社实行自由创作路线,内部不甚团结。因此,覃子豪和纪弦关于《六大信条》的论争、余光中和洛夫之间的《天狼星》论争等,几乎都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 由于蓝星诗社在诗歌活动中各自为战,形成了蓝星诗社诗人们的个人名声比诗社名声更显赫、个人成就大于诗社成就的情况。;“蓝星”是一个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派诗社,没有固定的理论和绝对的信条,创作主张也不像“现代派”那样前卫和激进,是现代派诗歌创作中的“温和??”。 覃子豪主张,诗要“注视人生”、“重视实质”,强调个性和民族精神,认为风格是诗人自我创造的完成,“自我创造”是民族的气质、性格、精神等等在作品中无形的表露。“蓝星”社诗人的作品大都既接受西方技巧,有现代气息,又尊重传统,其艺术取向也较为稳健、持重。;二、蓝星诗社代表诗人 1、覃子豪;覃子豪对台湾诗坛贡献最大的是,于50年代主持了“中华文艺函授学校”的新诗讲习班,为台湾培养了大批诗人,成为台湾诗坛青年诗人们共同拥戴的领袖。 覃子豪曾担任“中国文艺协会”、“青年写作协会”、“中国诗人联谊会”理事和监事。他既是诗人,也是诗歌理论家和诗歌教育家。 覃子豪在台湾孤身一人,他去世时由学生充作儿子,为他守灵送终,并铸铜像纪念。学生和生前好友组成“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员会”,出版了三大册《覃子豪全集》。;(2)创作主张与创作特点 覃子豪主张诗歌应该反映现实,反映人生,反映民族的气质和精神,主张个人风格的创作应该和民族的精神、气质、性格融为一体。他认为诗歌不应该故弄玄虚,认为从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中去发现新思想、新主题,比玩弄技巧更重要。 覃子豪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大陆时期,亦称早期;台湾50年代时期,亦称中期;台湾60年代时期,亦称晚期。;覃子豪在早期和中期基本上是秉承传统的诗观进行创作和理论活动的,体现了一个中国传统诗人的风貌,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力和卓越的创作技巧,风格上明朗而不浅显,含蓄而不晦涩,雄浑而又深沉。创作于50年代的《追求》可以代表这个时期的风格: “大海中的落日/悲壮的像英雄的喟叹/一颗心追过去/向遥远的天边/黑夜的海风/刮起了黄沙/在苍茫的黑夜/一个健伟的灵魂/跨上了时间的快马”;这是一首表达诗人理想和愿望的诗歌。诗人面对落日西沉的大海,展开想象。那个火红的落日就是自己壮丽、灿烂、辽阔的理想和追求,虽然黑夜来临,风沙骤起,但那健伟的灵魂不但不灭,而且跨上时间的快马。 这首诗很有创新意味。诗人如此理解、想象和赞美“落日”,改变了世俗的“日暮途穷”的传统观念,给“落日”以新的涵义,表达了诗人更上一层楼的雄劲的内涵。;晚年的覃子豪诗风突然转变,创作了一些非常现代和虚无的作品,如《金色的面具》、《黑水仙》、《瓶之存在》等。这些诗歌解读起来颇费神思。 覃子豪晚年由实而虚、由显而隐、由明而晦、由现实主义而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的转变,源于他实验兴趣的萌动。这种转变显示出诗人诗歌创作的另一种艺术技巧和风格。;2、余光中;余光中曾在斯坦福大学任教。1971年返台,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并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1974年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1985年返台,任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至退休。 余光中在台湾诗坛上具有显赫的地位。覃子豪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