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杂多南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研究.docVIP

青海杂多南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海杂多南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研究.doc

青海杂多南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研究了青海杂多南部地区大地构造与成矿地质背景,然后研究了该区域成矿规律,为地质找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青海杂多南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tudied qinghai region in the south of tectonic and supported heteropoly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then the regional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for geological prospecting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and guidance,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Key words: south qinghai multiplicity;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中图分类号:O741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研究区大地构造概况    研究区位于青海省杂多南部地区,地理坐标:东经94°56′-95°48′;北纬32°00′-32°15′,在青藏高原腹地的唐古拉山北坡,属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段,位于冈底斯古陆与欧亚古陆强烈碰撞、挤压地带;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结合带与怒江结合带的之间,区域上双湖—澜沧江结合带从研究区通过,其大地构造位置如图1。            图1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图    2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    2.1地层    根据前人资料,研究区地层主要是石炭系、侏罗系、三叠系、古近系及第四系(表1研究区主要地层表)。    表1研究区主要地层表             除中元古代吉塘岩群酉西岩组(Pt2y)构造-岩石地层单位以外,总体为成层有序的地层。由老至新的地层特征为:    (1)中元古代吉塘岩群酉西岩组(Pt2y):中元古代吉塘岩群酉西组分布于研究区西南角,呈带状断块出露于区域上双湖—澜沧江断裂以南的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上,出露面积约119.4km2,厚度大于884.43m,该地层为一套变质岩系,岩性主要为褐灰-灰白色白云石英片岩、钠长片岩、二云石英片岩,局部夹大理岩透镜体,与周围岩石接触关系是断层关系,北侧与早石炭世杂多群呈断层接触,东侧被中元古代变质侵入体和新元古代变质侵入体吞食。    (2)早石炭世杂多群(C1Z):早石炭世杂多群碎屑岩组(C1Z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中部、东南部、南部、西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与上覆碳酸岩盐组(C1Z2)呈整合接触,与二叠纪开心岭群尕笛考组呈断层接触,其上被第三纪沱沱河组(Et)角度不整合覆盖,分布面积约1357.3km2,控制最大厚度1113.85m。主要岩性由灰紫色、灰色中厚层状岩屑长石砂岩、粉砂岩夹紫红色长石砂岩、灰岩组成。早石炭世杂多群碳酸盐岩组(C1Z2)分布位置基本上与碎屑岩组(C1Z1)相随,面积约595.5km2,厚度约1005.58m。底部与碎屑岩组(C1Z1)整合接触,大部分与开心岭群断层接触,局部沱沱河组角度不整合其上,岩性以灰色厚—巨厚层状砂屑灰岩及鲕粒灰岩、微晶灰岩为主,夹少量泥质灰岩。    (3)晚石炭世加麦弄群(C2J)晚石炭世加麦弄群碎屑岩组(C2J1)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整合接触分布在早石炭世杂多群碳酸盐岩组之上,分布面积约229.2km2,厚度约957.70m,岩石组合以细粒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板岩为主,夹有长石英砂岩、石英质粉砂岩、千枚岩、灰岩及碳质板岩。    晚石炭世加麦弄群碳酸盐岩组(C2J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东北部,面积约94.6km2,控制最大厚度217.52m,与下伏碎屑岩组为整合接触,与上覆沱沱河组为角度不整接触,与二叠纪地层多呈断层接触,岩石组合以灰色厚层状鲕粒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夹有细粒石英砂岩和泥灰岩、板岩及白云岩化灰岩。    (4)早中二叠世开心岭群(PK)早-中二叠世尕笛考组(P1-2gd)分布于研究区北部、东北部,出露面积约72.1km2,层厚大于1591.86m,该地层与石炭纪杂多群断层接触,岩石组合整体为灰绿色火山岩夹碎屑岩。    (5)中三叠世结隆组(T2j)中三叠世结隆组在研究区中部,呈断块分布,面积不足4km2,厚度>1042.56m,岩性主要为灰色粉砂岩夹灰色泥灰岩、灰色含燧石条带微晶灰岩、亮晶灰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