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北师大版模块二 第五单元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ppt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北师大版模块二 第五单元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北师大版模块二 第五单元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四、依托史料实证,强化“论从史出” 天工物华 ——享誉世界的手工业 知  能 强 化 课 Ⅱ NO.1 历史认知拓广度 ——比“教材”多一点 一、手工业的主要类型 雇匠居多,实行薪酬制 宋代 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唐代出现工匠定期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服役的制度。中唐以后,役匠逐渐减少,雇匠增多 唐代 煮盐、冶铁、冶铜、铸钱等高利润行业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西汉政府在长安设立服务于皇室的东西织室、齐郡设“三服官”(负责制作衣服满足皇室需要) 汉武帝时期 垄断地位被打破,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 春秋战国 设工官管理,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垄断经营 西周 清顺治二年(1645)废除“匠籍制”,匠人获得自由身份 清朝 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 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进入市场销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实行“班匠银”(输钱代役)代替“匠役制” 明中期后 实行“匠籍制”,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工匠世代相袭,承担官方的工役 元代 二、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NO.2 历史理解求深度 ——比“初学”深一点 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 技术水平 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社会动荡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政策限制 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官营压制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市场因素 NO.3 核心素养上高度 ——比“传统”新一点 聚焦主题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 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四、赋役制度 ——由人丁到财产的标准转变 五、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 ——由北方到南方 南移的表现 特征 江南出现许多重要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明清:地位巩固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农业已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两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 两宋:最终完成 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至唐朝后期,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扬州的经济地位超过长安和洛阳。“安史之乱”以后,形成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 隋唐五代:开始南移 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兴修了很多农田水利,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两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魏晋南北朝: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春秋战国时期,楚、吴、越等对江南有所开发。秦汉时期,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魏晋以前:基础条件 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才教育 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北方人口的南迁 人口分布 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影响至今 城市交通 贸易 NO.2 历史理解求深度 ——比“初学”深一点 NO.3 核心素养上高度 ——比“传统”新一点 聚焦主题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 二、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 三、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返回 第 五 单 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宏 理 清 观 时 序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高考必考区间——精细研究 第13讲 知能强化课Ⅱ 天工物华 ——享誉世界的手工业 高考研究课 本讲命题点分析与前瞻预测 课下综合检测 知能强化课Ⅰ 田园风情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理 知 识 体 系 背 史 论 术 语 知  能 强 化 课 Ⅰ NO.1 历史认知拓广度 ——比“教材”多一点 一、生产模式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影响: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耕作方式,农业生产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耕作走向了 _________ 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大量出现。铁犁与牛耕相结合,形成__________ 铁犁牛耕 夏、商时期,出现了少量_____农具,耕作技术也有了提高,进入使用金属与木、石农具并用的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 距今一万多年以前,人们采用“刀耕火种” 距今八九千年前,人们使用耒耜、石锄和石犁整地 原始农业 青铜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 农民经过不断实践,通过天文观测,创造出二十四节气,根据_____来安排生产 巧用农时 选取优良的单株穗,连续加以繁殖,培育出新的品种 株选法 选择健壮饱满的禾麦穗子,单收单藏,留作第二年的种子 穗选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