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损伤心理因素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少年运动损伤心理因素探析

青少年运动损伤心理因素探析 l 青少年运动损伤心理因素探析 鲍劲松左天香 (1铜陵市第四中学,安徽铜陵244000;2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文章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及 预防措施,提出导致运动损伤与应激,性格,动机,心理准备, 疲劳等心理因素有关,通过表象训练,认知教育,设置目标,积 极思维等方法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运动损伤心理因素心理预防及康复 运动损伤是运动训练和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常见运 动损伤如软组扭挫伤,骨关节脱位或骨折,韧带拉伤或断裂, 擦伤,肌肉痉挛,鼻出血,中暑,脑震荡等.以往大多数研究运 动损伤主要从生理,医学,训练,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他 们认为,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水平不够,比赛,教学或 训练课组织得不好,练习者生理状态不佳,不良场地环境等. 而运动损伤的t3理学因素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特别是 在青少年体育教学中,心不在焉,导致准备活动不足,学生情 绪不好,运动能力下降等都是运动损伤存在的隐患.本文就主 要心理因素方面进行阐述,与同行共同商榷. 1.造成青少年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 1.1应激因素 应激是个体觉察到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 统构成威胁时出现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能是适应现象 或者适应不良.中学生容易遭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如失恋, 亲友遇难,成绩下降,同学关系矛盾等因素,往往处于高水平 应激状态,导致注意范围缩小.注意更容易分散,难以较长时 间保持聚精会神的状态,还使他们处于痛苦,紧张,不安,失 望等消极情绪中.这些变化会使人体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 皮层功能处于紊乱,状态严重失调,进而就会影响到睡眠,饮 食,造成学生心理,生理能量大量消耗.出现肌力下降,精神 疲乏,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 出现动作难度较大或运动负荷过强时.应激能力差,就易造 成运动损伤.ll_ 1.2性格(个性)因素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它是通过个人的生活 经历而形成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个性与运 动损伤荚系的研究起源于2O世纪60年代,Dgilve经过研究发 现.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员具有一些共同的个性特征:有 逃避训练或比赛的愿望,担忧成败,有惩罚他人意向等.一般 情况,意志脆弱,个性敏感的学生比信赖自己的学生易受损 伤.性格孤僻和固执的学生易受损伤,外向型与不稳定型的学 生易受损伤.可能是个体的个性差异,导致唤醒状态的不同, 两个极端会使学生对运动内容漠然或过度兴奋,从而产生判 断的偏差.如对强烈对抗产生畏惧心理或是冒险进行一些自 己不能完成的动作,二者都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2l 1.3动机因素 动机是指引起,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 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动机的推 动下产生,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动机与运动损伤的关系于20 世纪80年代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研究者发现:成就动机高的学 生更易产生严重的损伤.特别是女学生.可能与个人对自己的 严要求,高标准有关;与个人的高抱负水平有关.许多学生为 了满足自己的成功欲望或实现同学,父母,朋友等人的期望. 或得到别人的尊敬与崇拜,往往存训练和比赛中忍受各种类 型和程度的痛苦.这不仅导致急性运动损伤的产生.而且引起 慢性损伤的发生(如髌骨劳损,肌膜炎等).甚至造成不可逆的 运动损伤.. 神和坚强的毅力,而且要特别注意对本门课的新科技,新文 化的渗透.高中体育教师应认识到,高中体育教学是基础教 育时期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教学目标的确定,既与基础 教育的其他阶段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在健康水平上要有较 大幅度的提高,以适应将来的大学教育或走向社会就业工作 的需要:在体育保健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要学有所长,形成 基本的体育能力,养成体育意识和习惯,为今后的终身体育 打下必要的基础.只有克服全面均衡发展的思想,克服片面 追求体质发展或运动技能提高的思想,才能切实提高高中阶 段体育教学实效. 2.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更 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改革.这 些模式有的倾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倾向于师生关 系,有的倾向于学生之间的关心,有的倾向于教学内容,有的 倾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倾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例 如,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应懂得人体运动 的基本规律和人体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最合 理的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 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 上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 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 3.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满足学生的创造欲,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