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与旅游的文化人类学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朝圣与旅游的文化人类学探析..doc

朝圣与旅游的文化人类学探析.   摘要:朝圣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有异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透析朝圣和旅游的关系:“朝圣”是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而旅游则是一种现代精神文化的“朝圣”。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体验。   关键词:朝圣;旅游;精神文化;生活方式      在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旅游起源于宗教朝圣;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人生仪式”;还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神圣旅程”;有的学者则提出了“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的观点等。这些关于旅游与朝圣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初步创立了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旅游研究的思路与模式,也提供了人类学基于游客体验去审视与探讨旅游的新视角。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就朝圣与旅游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找到它们之间一些共通的内在意涵。      一、朝圣与旅游:人类生活的“另种方式”      朝圣,顾名思义,就是指宗教信徒去圣地朝拜,是一种为了崇敬的目的,或者为了在某地求得某种神的或者超自然的佑助,或者为了例行或免除某些宗教义务,而走向某地的一次旅程。旅游,顾名思义即“旅行”和“游览”,是一种为了休闲的目的,或者为了在某地求得某种精神的愉悦与升华,或者为了调节或免除某些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枯乏,而走向某地的一次旅程。      (一)朝圣:人类自古的一种生活方式   几乎自人类诞生之日开始,宗教便成为了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对宗教的本质有如下的表述:“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的苦难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   早在公元前8世纪就兴起了宗教朝圣旅行,古埃及规模隆重的“布巴提斯阿尔铁米司祭”庆典,吸引了尼罗河沿岸各国的朝圣者顺江而至;希腊的奥林皮亚节盛典,更是让宗教朝觐逐渐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活动;还有盛行于中世纪时期的伊斯兰教徒去麦加、麦地那朝圣,基督教徒去耶路撒冷、罗马和圣地亚哥朝圣;传统印度教中的“林栖者”,他们辞别家室的温暖与束缚,云游四海成为一个个有家不归的托钵僧;再有,公元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朝觐制度还明文规定,每一个有能力的穆斯林者平生都要完成至少一次的长途旅行:11到14世纪,朝圣就成为了一种广为流行和传播的旅行活动和宗教现象,它经常交织着宗教、文化以及人们的情绪等多种因素,14世纪英国诗人杰弗里·乔叟笔下的《坎特伯雷故事》,就是以这一时期29位香客从伦敦去坎特伯雷朝圣的旅途为背景的,众香客的朝圣历程也象征着当时人们寻找失去心灵家园的精神之旅。此外在中国,古代著名的佛僧法显历游天竺,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以及迄今依然流行的清明扫墓,民间“香社”去泰山、普陀山、武当山进香还愿,还有人们为敬神、事鬼、拜祖先而四处奔走等等。      (二)旅游: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   以色列人类学家埃里克·科恩(Erik Cohen)曾说过:“宗教朝圣是祖先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旅游的起源……。”关于旅游的起源,目前国内外旅游学界尚存异议,但有一点已成共识,那就是,旅游行为的产生是人们拥有足够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以及旅游动机的结果。世界旅游组织在1980年《马尼拉宣言》中指出,旅游是“对人类休息和娱乐基本权利的承认”,旅游活动的宗旨之一“是彻底实现人的价值”。   旅游对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来说已习以为常,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多数家庭在解决了温饱之后阔步迈向小康,旅游也日渐成为现代中国人一种普遍的消费形式,人们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见面语都在由“你吃了吗?”逐渐转变为“你去哪儿旅游啦?”等等。      (三)朝圣与旅游:一种另类的行为生活方式   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相比,朝圣与旅游有着某些共通的特征。朝圣缘于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尚未得到满足的欲望的一种精神弥补,因而,出于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朝圣者往往都忌讳自己平日随意的言行会冒犯神灵的神圣与尊严,从而招致来世的因缘果报,由此,受“清规戒律”引控的朝圣行为,总是表现出许多众所周知的与日常生活相异的神秘特征。无独有偶,细审一下现代游客的旅游行为,其行为方式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这种有趣的逆转现象,纳尔逊·格雷本(Nelson Graburn)在《旅游人类学》一文中指出“倒换生活体验的需要”是一种“全人类普遍存在的需要”,而旅游便正是一种离开其日常工作和生活、外出体验变化的一种“非同一般”的人类行为,因而“人在旅途”时的思想和行为也与平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甚至相对性,由此,一贯省吃俭用的游客往往也大吃阔用,平时严谨勤勉的旅游者也难免懒散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