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忆冼星海 茅盾
忆冼星海 茅盾 xiǎn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作家、作品简介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虹》、《霜叶红似二月花》等 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魁梧 预习检查 沉默寡言 写真 寒暄 绮丽 津津乐道 欣赏《黄河大合唱》的组歌之一《黄河颂》,然后简单地交流感受。 如此气势磅礴的乐曲出自哪位大家之手呢?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它写于1938年,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茅盾的《忆冼星海》一文,来了解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民音乐家。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 ,1929年去巴黎勤工 俭学,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默读课文: (1)按照时间顺序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为它们拟三个小标题。 (2)初步感受作者笔下的冼星海形象。把体现冼星海个性特征的句子圈划下来,用简洁的语言写批注。 第一部分(1-5节): 想像中的冼星海; 第二部分(6-9节): 长谈时的冼星海; 第三部分(10-16节): 记忆中的冼星海。 根据不同的阶段,概括冼星海的个性特征。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爱祖国 重点品读第三部分 1.散读文章的第三部分,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说说你的理由。 感悟作者对冼星海崇敬之情。 2.朗读第14、15自然段。当作者得知噩耗后,不止一次地这样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假设。思考:有何用意? 3、全班齐读第16自然段,提问:你认为作者回忆这些往事的目的何在? 明确:作者撷取了几个生活镜头,刻画了冼星海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气魄,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冼星海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人格魅力如一盏明灯,为作者,也为我们照亮了前程。 深入探讨 1、作者在写与冼星海见面之前,先写了他想象中的冼星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见到冼星海后,为什么“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 (1)运用铺垫手法,使读者对冼星海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使冼星海的形象更加鲜明。(2)说熟识,是已从侧面对冼星海有了较全面较深刻的了解;说生疏,是过去还从未跟冼星海见过面。 2、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3、对冼星海之死,作者表现出了无限的伤悲之痛,作者是怎样表述这种情感的? 作者以写两人的唯一一次见面,并听到他的创作计划,然而他却不能回来了,来表现自己的伤悲。接着,作者又通过“我在写这小文的时候还觉得我是在做噩梦”,“我看到报上的消息时,我半晌说不出话”,“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这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语句,抒发了对冼星海之死的悲伤。 4、 作者在结尾处说:“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是对“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的高度肯定,说明冼星海将永远活在作者的心中,同样也活在诸多读者的心中。一个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将永垂不朽。 本文的艺术特色: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听《黄河大合唱》、看冼星海木雕像、西安见面以及听到他不幸逝世的假象,看似不连贯的材料,实际上都紧扣文章中心,表现主题服务。 (2)通过多种描写手法来展现人物性格。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互合,完整表现了一位人民音乐家潇洒和从容的形象。 主旨: 文章通过对冼星海的回忆,赞扬了冼星海高尚的情操、真挚的爱国情感和音乐才华,表达了作者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