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全球金融海啸的成因.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金融海啸的成因

PAGE  PAGE 6 全球金融海嘯的成因、衝擊、與展望 溫英幹 本文之發言純屬個人意見,與中央銀行無關。 國立東華大學教授 12/26/2008 大綱 2007-2008金融海嘯主要大事紀 2007年 4/02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New Century)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埋下次級房貸風暴之引子。 8/03 歐美股市全線大幅下挫,跌幅均超過1%。貝爾斯登稱目前美國的信貸市場狀況為20多年來最差。8/06/2007美國第十大房地產投資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請破產保護。8/09全球大部分股市指數下跌,歐洲三大股市下跌,美股暴跌,金屬原油期貨和現貨黃金等價格大幅下跌,法國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佈捲入美國次貸風暴。8/15紐約股市三大股市大幅下挫,標準普爾500指數回吐今年以來的全部漲幅,道瓊指數跌破13000點關口。自8/9-8/30,美聯準會已累計向金融系統挹注1472.5億美元,以防次貸危機惡化。 2008年 7/13 美國最大房貸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爆發財務危機。美國財政部和聯邦準備會宣布救助「二房」,提高其信用額度,並承諾必要情況下購入兩公司股份。 9/07/2008:美國財政部接管「二房」,同時對這兩家抵押貸款公司各挹注1000億美元資金。 9/15/2008:華爾街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在政府拒絕紓困後,申請破產保護。同日,陷入經營困境的華爾街美林投資公司,同意以500億美元價格由美國商業銀行(Bank of America)併購。遭債信評等降級的全美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股價大跌,導致AIG虧損加劇。 9/18:聯準會與全球各中央銀行對信用市場挹注3000億美元;美國政府金融紓困案消息釋出後,股價反彈;道瓊指數大漲3.86%。 9/29:眾議院以228票對205票拒絕紓困計劃,共和黨議員主導反對。美國道瓊暴跌778點。 10月1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修正版紓困方案,增添稅賦優惠及提高聯邦對銀行存款保險上限,從10萬美元提高至25萬美元。 10/03:眾議院以263票對171票通過修正版紓困計劃。 10/10 冰島面臨破產危險,前三大銀行皆遭接管。日本保險業者大和生命淨負債高達115億日圓申請破產。 歷年來股市之表現:過去一百年,扣除通貨膨脹後,每年報酬率股票約6%,債券2%,存款─1???。 金融海嘯的遠因(美國為主) 過度消費負債:財政、貿易雙赤字,國債超過10兆。 過度自由放任;1980年代開始經濟自由化及鬆綁政策。 金融過度鬆綁 金融改革法案後患無窮 1999年11月美國國會通過「金融服務業現代化法案」(Financial Modernization Act),推翻1933年國會通過的Glass-Steagall法案,讓一般銀行亦可成立投資銀行,但並沒有用管理銀行的法令的配套措施嚴格管理,是造成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當時認為金融界為了自利及股東權益,會比法規更謹慎地管理自己的資產,忽視人性貪婪之本性。美國金融管理當局過去幾年來,也不願面對這個問題。 但1999金融改革法案通過之後,所有的金融服務業都落入幾家大控股公司手裡,包括保險公司,退休基金及證券公司等。他們也是高科技公司、國防產業、及主要的石油及礦業公司的信貸提供者及股東,及聯邦和地方公債的承銷商,對政客也有影響力。華府的政客推波助瀾增加這些大金控公司及其對沖基金公司的權力。商業銀行、股票經紀商、對沖基金、機構投資人、退休基金及保險公司都可以自由彼此投資持股,將所有的金融營業整合起來,美其名為增進效率及競爭力。實際卻由華爾街金控巨頭來運作「全球金融超市」,可說是縱橫天下;以前銀行不能跨州設立的現在也允許了,因此與之競爭的銀行紛紛被併購或倒閉。貨幣當局監控能力大大被削弱。 金融改革促使衍生性商品氾濫,但又缺乏風險預警機制:高度錯綜複雜之衍生性財務工程商品,目的在避險,至終卻爆破。 道德危機及金融界之貪婪 美國經濟建基在信用上──借錢購屋、購車、企業營運、甚至買賣證券。但如果信貸膨脹,沒有監管,就會失控。 衍生性商品獲利甚高,吸引投資銀行及投資者盲目跟進。而華爾街以高額薪資獎勵各大公司的執行長(CEO),甚至即使企業為獲利,CEO及高級經理人都坐領鉅額報酬。公司旗下的金融從業人員也,待遇很高,吸引名校MBA蜂擁而入。當股市價格上揚時,金融從業人員及投資人都獲利。貧富差距也因而加大。 過去幾任之財政部長都出自華爾街,可說是金融風暴之始作俑者,現在卻由他們出面解決。 全球化運動 國際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IMF)鼓吹資本移動自由化,各國資金可以自由進出,以利自由貿易。世界銀行推動民營化。 資本自由化之影響─金融風暴的前例。拉美及東亞之金融危機。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