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宋明理学与清代朴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明理学与清代朴学

第三節 宋明理學與清代樸學 □ 理學興起背景 在 唐代,儒學陣營的人才不若佛道兩宗教團體的興旺。事實上,佛道兩家人才輩出不說,整個文化氛圍是東晉以來儒佛道(道指道教而非道家)三家混雜的局面。這種情形哪怕是警覺性高如韓愈,起而排佛,但骨子裡其實有佛教的影響在。遑論一些儒者和文士禪味十足了。韓的排佛基於種族文化的理由。有一次皇帝將佛骨迎入宮中供奉,藉以祈求國運昌隆。韓則大表及對,但皇帝氣憤不已,將他遠謫南疆。因此可知,韓視儒家文化為本土文化的精髓,以發揚它來抵抗外來文化如佛教的入侵。振興本土文化運動由他開頭,並邁出一大步後,繼踵者如李翱和柳宗元之流,則加以深化。 到了北宋,漢人在國防上,西北有鮮卑裔的夏人、北面有契丹人在步步進逼,國勢危如累卵,漢族在外患侵逼之下其種族意識因而愈發抬頭。北宋時人在種族意識發皇之下,本土文化復振運動便成了動員種族最佳號角。伴隨抵禦外侮而來的是內部以進行排外來凝聚人心,這時,本土化的溯源工作成了族群上區別敵我的必經之路。而文化溯源工作自是北宋思想不可逃避的核心工程。漢族文化的源頭被當成我族傳統的所自來,甚至是傳統的本身。夏、商、周時代聖王垂訓的法則,被宋人用一種哲學本體論的方式加以詮釋。而宋儒更將儒經中易經的宇宙論配合陰陽家之說,研發出整套偉大傳統的理論架構。北宋人建構出偉大傳統,便是宋明時代新的學術風尚,是為理學。 □ 北宋理學態勢 理 學所欲探究的是道德的先天性問題。宋儒認為道德是上天所賦予的無上命題,乃是人天賦的本性。但為何社會上不德之徒處處可見呢?答案是人的秉性被慾望所蒙蔽。因此禁慾是入德之門。一如前述魏晉時代有過「聖人有喜怒哀樂嗎?」之爭論。這個爭論在唐代《五經正義》中,是傾向肯定的答案。顯然,北宋儒者與唐初儒者在此有個明顯的分殊。北宋儒者的主張用「去人欲,存天理」這句警語來概括,最為淺顯易懂不過。 □ 南宋理學的發展 道 德是一種實踐的問題,假如把理學化約成「禁慾主義」,這裡面幾無學問可作。理學家硬要把它敷衍成一門學問,研究的重點自然不在「人欲」,而在「天理」。如何認知天理成了成百上千理學家一生的職志。這之中,發展出兩大學派互爭雄長。一派以朱熹為代表,主張觀察外界事物而能深造有得;另一派以陸九淵為代表,認為天下的道理俱存在人的本心之中,只消向內體悟,無不豁然開朗。簡單講,朱派重視知識累積,因此強調唸書的重要性。陸派則大不以為然,向其對手提問說:「堯舜時何書可唸?」想想堯舜兩位名王處於沒有書籍的時代,卻懂得很多大道理,可見讀書並非求道的必要法門。而且陸還認為,人類在求道上沒有文化的界限,理由是不同文化群體的人「心同理同」。朱熹是位學問家,生平著述甚多,留給後人許多遺產。但他有生之年不為世所重,他的學說還曾經一度被政府查禁。朱熹轉運是在他死後。在元代,他編的《四書集注》被選為科舉的考試用書。到了清代,在官學體系中,他的歷史地位幾乎僅次於孔子。 □ 明代理學──王守仁學說的昌明 明 代出現一位奇人,他名叫王守仁。他原是朱熹學說的信徒,在遵循朱說,觀察竹子七天七夜,觀察不出什麼反而病倒之後,遂從此棄朱學如敝屣。他轉而開拓陸九淵的學說。他的許多行徑都是脫俗超群的。譬如,他結婚當天不在典禮場合,卻跑去向一位道士問道。又如,他仗義執言,反被皇帝遠謫西南邊荒。在南下途中特務追躡其後伺機殺害他,幸而他機警過人才逢凶化吉。未如,他在與土人為伍的蠻荒世界,日與毒瘴為鄰,加上醫藥奇缺,一般人處此境地只有死路一條,不想他不僅沒死,而且還悟道,解決了他思索一、二十年的難題。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簡易學說,昭示世人:我們都有一顆感知外界的心,叫做良心,它是人生的定向針,會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或抉擇。從此,「良心」之說不脛而走。至今,我們在日常生活領域,譴責一個人最嚴重的話,就說:「沒有良心!」一個人的道德素養的培養,就王守仁看來就是設法去擴充「良心」的能量,如此在實踐層面上一點困難都沒有。 □ 後王守仁時代的理學 死 去的王守仁不徒然只是一位學界大師受人景仰而已,他還是一位教主,引領著人們何去何從。他的學生到各地建學校,用以宣揚他的學說。王學具有易懂好學的特性,而且王及其學生都沒有一般知識分子優越的心態,因此受教的人中有許多是下層人士,連乞丐和婦孺都在聽課之列。這是王學可以畫破社會階級界限,深入社會無遠弗屆的奧祕所在。就這點而言,王守仁可說是漢人有史以來最平民化的大學者了。在文盲充斥的漢人農業社會裡,王守仁此舉更是榮膺平民化的大教育家而無愧。 □ 考據學:經典解碼術 明 帝國潰亡的刺激使得漢人菁英社群分化,其中一派以前朝遺民自許,不做清朝的順民。他們不僅拒服公職,而且群趨明帝國潰亡課題的鑽研。他們大致上有個共識,一方面將亡國歸咎於王學末流的束書不觀,另一方面寄望後世有聖人出時放棄君主專制政體。他們的前一個反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