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反射区 知识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足底反射区 知识介绍.ppt

17.斜方肌 解剖生理:斜方肌为浅层肌,位于项部浅层皮下,为三角形阔肌,两侧相合为斜方形;斜方肌起于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上部的肌束斜向外下方,中部的肌束平行向外,下部肌束斜向外上方;止于锁骨肩峰端及肩胛骨的肩峰、肩胛冈。斜方肌可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缩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可下掣肩胛骨;若肩胛骨固定,一侧收缩可使头屈向同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17.斜方肌 反射区位置:双脚底,在眼、耳反射区下方,呈一条横带状 。 17.斜方肌 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由外向内压刮。 应用: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酸麻,落枕等。 18.肺及支气管 解剖生理:气管上端平对第六颈椎体下缘与环状软骨相连,向下至第四、第五胸椎体交界处(相当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为气管杈。肺主要由主支气管在肺内的各级分支和肺泡,以及大量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组成。 18.肺及支气管 基本功能:执行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反射区位置:双脚斜方肌反射区后方,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成扇形到脚底外侧肩反射区处,在第3脚趾近节趾骨向趾腹跟部延伸呈一竖条状区域为支气管敏感带。 18.肺及支气管 18.肺及支气管 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自内向外刮)、拇指推掌法。 应用:肺部及支气管疾患,如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非传染期肺结核、胸闷等。 19.心 解剖生理: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起血泵的作用。 19.心 反射区位置: (心脏反射区包括心及与心直接连接的血管。)左脚掌第4、第5跖骨之间,肺反射区后方,部分被肺反射区遮盖。 19.心 操作手法:轻手法——拇指推掌法 中手法——单食指扣拳法 重手法——单食指扣拳法 应用:心脏疾患,如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的恢复期,心律不齐、心功能不全及循环系统疾病等。 20.脾 解剖生理:脾位于左季胁部,在第9~11肋之间,其长轴与肋一致,正常情况下,左肋弓下不能触到脾。 脾是体内的重要淋巴器官,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在幼儿时期可产生各种血细胞及血小板,成年后脾只能产生淋巴细胞。脾的巨噬细胞可以吞噬、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和衰老死亡的红细胞。脾能储血约200ml左右。当机体急需时,脾的被膜收缩,可将其储存的血液送入血液循环以补充急需。 20.脾 反射区位置:左脚掌第4、第5跖骨间近心端,心脏反射区后方 。 20.脾 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直接按压)、握足扣指法。 应用:贫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炎症,发烧,皮肤病,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癌能力,配合放射治疗。 21.胃 解剖生理:胃位于膈下、上腹部,略偏左。胃上口为贲门,与食管相接;下口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接。胃是消化管膨大的部分,具有容纳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21.胃 反射区位置:双脚掌第1跖趾关节后,即第1跖骨体中段。 21.胃 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由脚趾向脚跟方向由轻渐重压刮)。 应用:胃部疾患,如恶心、呕吐、胃痛、胃胀、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及免疫功能下降等。 22.胰 解剖生理:胰在胃的后方,横行于腹后壁,横跨在第1、2腰椎的前面。胰腺呈长条状,质地柔软,呈灰红或淡红色,可分为头、体、尾三部。胰头膨大位于右侧,被十二指肠环抱,胰腺管的末端穿入十二指肠壁,会合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胰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混合而成。 内分泌部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体内糖的代谢;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胰液中的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酶,在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2.胰 反射区位置:双脚掌第1跖骨体后段,在胃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22.胰 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由脚趾向脚跟方向由轻渐重压刮)。 应用:消化系统及胰腺本身疾病,糖尿病,胰腺炎等 。 23.十二指肠 解剖生理: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段,长度25~30cm,位于上腹部略右侧。全长呈向左上方开口“C”形,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上部又称十二指肠球部,为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 降部长约7~5cm,后内侧壁有乳头状突起,称十二指肠乳头,头顶有一小孔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胆汁和胰液即由此口流入十二指肠。 下部又称水平部,长约10cm,自十二指肠下曲起始,向左横行至第3腰椎左侧续于升部。 升部长约2~3cm,自第3腰椎左侧向上,到达第2腰椎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移行为空肠。 23.十二指肠 反射区位置:在胰反射区后方,即双脚掌第1跖骨底部。 23.十二指肠 操作手法:单食指扣拳法(由脚趾向脚跟方向由轻渐重压刮)。 应用:胃及十二指肠疾患,如腹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食物中毒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