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与梅毒的实验室诊断.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毒与梅毒的实验室诊断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即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可以侵犯皮肤、粘膜及其他多种组织器官,可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病程中有时呈无症状的潜伏状态。病原体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而发生胎传梅毒。 梅毒流行病学 梅毒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性接触传染占95%。主要通过性交由破损处传染,梅毒螺旋体大量存在于皮肤粘膜损害表面,也见于唾液、乳汁、精液、尿液中。未经治疗的病人在感染一年内最具传染性,随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病期超过4年者,通过性接触无传染性。亦可通过干燥的皮肤和完整的粘膜而侵入。少数可通过接吻、哺乳等密切接触而传染,但必须在接触部位附有梅毒螺旋体。由于梅毒螺旋体为厌氧性,体外不易生存,且对干燥极为敏感,故通过各种器物的间接传染,可能性极少。 输血时如供血者为梅毒患者可传染于受血者。 先天梅毒是患有梅毒的孕妇通过胎盘血行而传染给胎儿。一般在妊娠前四个月,由于滋养体的保护作用,梅毒螺旋体不能通过,故妊娠前四个月胎儿不被感染,以后滋养体萎缩,梅毒螺旋体即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传染胎儿[1]。 2.梅毒流行率 梅毒属5种经典性病之一。除了美国以外,世界上大多数梅毒感染率都呈上升趋势。右图表示了梅毒在全球的感染率上升情况[2] 左图是英国1995-2000年梅毒感染流行率上升情况。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2001年,每10万个美国人中发现的初期和二期梅毒平均为2.2例,而2000年的数字为2.1例。按实际感染人数比较,2001年美国新发现6103例梅毒,在2000年5979例的基础上上升约2%。新增病例主要出现在同性恋和两性恋男子中。该信息可能预示了艾滋病在美国的重新扩展。因为有研究表明,梅毒等性传播疾病会增加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据全国统计,梅毒增长幅度列各种STD之首,占所有STD的10%以上。广东省2001年报告性病93771例,比2000年(94356例)下降了0.62%,年发率为126.29/10万;其中梅毒10724例(Ⅰ期梅毒3754、Ⅱ期梅毒5417、Ⅲ期梅毒20、胎传梅毒148、隐性梅毒1388),占11.44%。梅毒在1996~1998年的快速增长后,在1999年上升速度开始减缓,2000年已停止上升开始下降。 由于一期和二期梅毒感染妇女得到有效的治疗,美国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从1991年-2001年降低了19.8%。小儿先天性梅毒自从1964年后极少见,而近年来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3,4]。 研究表明,梅毒感染男性女性。女性最易感染年龄段为20-24岁,男性最易感染年龄阶段为35-39岁。 梅毒分期 男(%) 女(%) 合计(%) 一期梅毒 8642(47.80) 5492(35.23) 14134(41.98) 二期梅毒 7845(43.39) 8240(52.86) 16085(47.78) 三期梅毒 38(0.21) 34(0.22) 72(0.21) 隐性梅毒 1486(8.22) 1782(11.43) 3268(9.71) 胎传梅毒 69(0.38) 40(0.26) 109(0.32) 合计 18080(100.00) 15588(100.00) 33668(100.00) 3.梅毒发病机理[5,6]及临床表现 梅毒螺旋体从完整的粘膜和擦伤的皮肤进入人体后,经数小时侵入附近淋巴结,2-3日经血液循环播散全身,因此,早在硬下疳出现之前就已发生全身感染及转移性病灶,所以潜伏期的病人或早期梅毒病人血液都具有传染性。 一期梅毒: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2-3周潜伏期(称第一潜伏期),即发生皮肤损害(典型损害为硬下疳)这是一期梅毒。发生皮肤损害后,机体产生抗体,从兔实验性梅毒的研究证明,梅毒初期的组织学特征是单核细胞侵润,在感染的第6天,即有淋巴细胞浸润,13天达高峰,随之巨噬细胞出现,病灶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此时,梅毒螺旋体见于硬下疳中的上皮细胞间隙中,以及位于上皮细胞的内陷或吞噬体内,或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小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及淋巴管和局部淋巴结中。由于免疫的作用,使梅毒螺旋体迅速地从病灶中消除,在感染的第24天后,免疫荧光检测未发现梅毒螺旋体的存在。螺旋体大部分被杀死,硬下疳自然消失,进入无症状的潜伏期,此即一期潜伏梅毒。潜伏梅毒过去主要用血清试验来检测,现在应用基因诊断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来。 二期梅毒:未被杀灭的螺旋体仍在机体内繁殖,大约经6-8周,大量螺旋体进入血液循环,向全身播散。引起二期早发梅毒,皮肤粘膜、骨骼、眼等器官及神经系统受损。二期梅毒的螺旋体在许多组织中可以见到,如皮疹内、淋巴结、眼球的房水和脑脊液中,随着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建立,产生大量的抗体,螺旋体又绝大部分被杀死,二期早发梅毒也自然消失,再进入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