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通讯中的新闻选择标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篇通讯中的新闻选择标准

一篇通讯中的新闻选择标准 徐玉翠 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在历史灾难中进步——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 “一只白色的圆形钟表静静地躺在泥淖中,时针停在了23时40分。8月7日深夜,甘肃舟曲。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横冲而下,顷刻间,1000多个鲜活的生命永远逝去……”读了这篇通讯我思索良久,不因灾难的惨痛,而是在想作为一个将来可能从事新闻的大学生,怎样才能对新闻传播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新闻是人们观看世界的一扇窗,新闻选择就是打开这扇窗的一双手。新闻选择是一项内容,是一个过程。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审美价值,新闻法规是其标准。 下面就新闻选择标准分析一下这则通讯包含的新闻价值要素。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能够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各种素质的总和。它是新闻工作者选择和衡量事实能够构成新闻的标准。那么这篇通讯报道有哪些这种“素质”呢?那就以新闻价值构成要素来分析吧。 一.新鲜性 新鲜性要求时间上新与内容上新。本通讯于2010年09月09日首次刊播于新华社,距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已过去一个多月。从时间上看报道落后不及时,但是在内容上“运用历史和自然辩证法,从‘灾情与国情’‘防灾与抗灾’‘人与自然’等关系透视,认知现实,反思历史,引导人们理性、科学、辩证认识人与自然、应对自然灾害,具有极强的新闻性和思辨性。”报道独辟蹊径,别出心裁,用心良苦,不为失时。通讯避开自灾难发生以来,各报社记者对其受灾程度与灾区难民的重笔描绘,而是选择对从古至今所有灾难发生的原因进行辟析,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省思考,且从全球视野以历史眼光对如何应对灾害,防范灾害提出独到见解。对此中央媒体评价其“填补了国内诸多媒体对自然灾害深入思考报道的空白,是一篇全面展现、阐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媒体也认为“这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情怀、民族忧患意识、深刻觉悟的经典佳作,时间将凸显这一作品超越时空的魅力。”内容上的独出新意与思想上的深刻考究引起不同的反响,是这篇文章获奖的重要因素。 二.重要性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其中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包括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等。“8月7日深夜,甘肃舟曲。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横冲而下,顷刻间,1000多个鲜活的生命永远逝去。”通讯刚开头就露骨的表明自然灾害直接造成1000多人死亡,绝对很大程度上关系生命安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 所谓具有重要性的新闻事件就是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件,而且关系越密切,关系的面越大,重要性越强,新闻价值越高。舟曲事件吸引全国关注,对全国人民利益影响甚大,其重要性显著。选择此事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重要性,可以引起强烈的社会效应。 三.接近性 心理上接近——有些事虽然发生在远方,但由于经济上,文化上,人事上有密切联系,远方发生的事情会引起公众感情上,心理上的共鸣。本报道体现了这一点。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使中华民族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与爱国主义情怀,中国人们有与生俱来的深厚的同情心,尤其在沉重的灾难面前,当自己的同胞亲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命岌岌可危之时,全国上下所爆发的爱国之情与身同感受的痛苦,会让我们产生很强的感情归属与共鸣,会使我们一拍即合,同舟共济。本报道抓住了这一点进行民族情感的深入挖掘,利用这一点吸引受众(以党员和知识分子为主)眼球,“一连串沉重的数字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一个个难解的困惑挥之去:灾害为何这样与中国如影随形?” “舟曲之殇能否避免?” “‘我希望每一个人能够拥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千千万万的生灵依靠她繁衍生息,请大家保护环境…… ’ 舟曲月圆村城关一小四年级学生姚倩,在这次泥石流中不幸失踪。但她遗留下作文中的这句话,发人深省。”看到读到这样的文字当然会引起受众的深入思考与感情共鸣。所以这篇通讯在心理上接近受众。 另外,信仰上也接近受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公认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维护信仰共产党。“灾难考验中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紧急应战,风雨同舟,以惊人的勇气和力量,夺取了一次次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在全国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所说:‘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启示我们,发展,本质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不坚持科学发展,就会付出巨大的成本,发展就无法持续——…….”文章立足于百姓利益从党的政策方针论述,体现了信仰上的接近性。 四.显著性 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洲东南部,总人口13.47万人,其中藏族4.4万人,占32.78%。民族问题是我国的重要问题,继“藏独”后,处理少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