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合理用药PPT课件.ppt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合理用药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合理用药PPT课件

(一)病人反应先天异常 1.变态反应 2.遗传因素决定的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异常 药物效应动力学异常 特异质反应 3.先天敏感性增高引起的其他反应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二)获得性异常 1.肝疾患 肝疾患可降低某些主要经肝代谢而消除的药物的代谢,引起血浆药物浓度升高;导致不良反应例如肝硬化时因利多卡因的代谢受损,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2.肾疾患 肾疾患时可因降低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的清除,导致它们的血浆药物浓度升高,引起不良反应。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3.药物受体异常 由于某些靶器官代谢改变,药物受体出现异常,引起受体敏感性改变,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在低血钾时,机体对地高辛的毒性作用敏感性增高。在呼吸抑制或垂体功能减退时,催眠药可引起过度的中枢抑制。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三)药物因素 1.由于剂量过大、生物利用度改变(如新的剂型、改变赋型剂)、不恰当的给药途径等引起的不良反应。 2.停药反应 突然终止治疗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很多时候是因为受体反应性改变所引起。 3.立体异构(手性)药物和不良反应 许多药物是由右旋D(+)-或R-对映体与左旋L-或S-对映体组成的混合物,即消旋体.一些消旋体的两种不同对映体有不同的药理学特性,表现出不同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和药物效应,如;华法林,维拉帕米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四)药物相互作用 同时应用多种药物可因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应增多。特别是代谢途径或者作用部位相同的药物合用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合用药物的种类增多而升高,美国的一项研究总结了合用药物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5种以下4.2%、6--10种为7.4%、11-15种为24.2%、t6-20种为40.0%、20种以上为45.0%。有人调查了83200种药物引起的3600种药物反应,其中6.9%为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五)间接反应 药物的间接反应是指对第三者、而不是对服药患者本人产生的不良反应,即不影响用药个体,而对另外的机体产生作用,例如胎儿、哺乳的婴儿,肠道菌群。 1.胎儿畸形 沙利度胺 2.第三代效应 妊娠时应用已酰雌酚 3.对其它第三者的作用 伤害他人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药物不良反应危害 1. 对机体的危害 用药都可能发生反应 2. ADR发生率 10-20% 3. 重要药害事件: 氨基比林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欧洲 反应停事件 欧洲 德国 氨碘喹啉致视神经病变 日本 乙酰雌酚致阴道癌 美国 药物性耳聋 中国 100万聋哑儿童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第二节 ADR和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一、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诊断 临床诊断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的主要问题是要正确确定它们和可疑药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有时十分困难,因为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不是某一药物所独有的,许多药物均可以引起。而且,被怀疑的药物常常和其它药物合用,很难确定不良反应是何种药物引起.下述方法可以帮助临床识别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一)诊断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依据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作用 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通常只是在数百例患者中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仅仅只是最常见的急性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可以发现,对于一些少见或罕见的不良反应只能在上市后监测中发现。这种情况直到1961年“反应停”事件后才有转变。反应停1956年上市,具有镇静,催眠,止痛,退热,和止吐作用,1961年发现约有10000例海豹儿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发现药物新的和罕见的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例如抗精神病药氯氮平(clozapine)于1975年在芬兰上市,上市前仅有200例临床研究。上市后6个月内,芬兰国家药物监测中心从3200例用药者中发现17例发生严重的粒细胞缺乏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替马沙星(temafloxacin)在美国上市后的监测中发现它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比同类药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发生率高,而且较严重,因而上市仅仅15周就被停止使用。 * 合理用药培训班 * 1.自发报告; 2.处方事件监测 3.医院集中监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