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_吴维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阅读_吴维璋

古代诗歌阅读 福州教育学院 吴维璋 一.古代诗歌阅读在高考中的定位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 三.了解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 人的情感态度 四.古代诗歌阅读有关知识梳理     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②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考试内容 ③古代诗文阅读 (《考纲》) ④现代文阅读 ⑤写作 ①篇幅短小(诗以近体诗为主,词曲以小 令为主) ②语言和内容浅易 ③类别以写景、咏物、咏史为主,且与课 内所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高能力层级 + 主观题型 → 难度大 5.具体要求 [ 例1 ]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历尽苦难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穷困孤独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无依无靠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归家老兵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⑵ 自然画图 2.语言   ①名词用如动词 ②名词作状语 ④省略句 ⑤倒装句 ⑵ 从意境上品味用字,从情感上体味遣 词 阅读例3,回答其后问题。 ①残阳斜照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 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瑟瑟”——原意、特意 ②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 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可怜”——古今异义 ⑶ 体会语言特点,领略诗作风格 ②平淡(质朴) ③绚丽 ④明快 ⑤含蓄(蕴藉) ⑥简洁 3.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寓情 于景、寓情于物、情景交融、 即事抒情、直接抒情) ◆表现手法(抑扬、点面、虚实、动静的 结合,映衬、比兴、象征、 烘托、联想、想象) ◆特有技巧(炼字、炼句、用典) (1)三种主要的抒情方式 ②寓情于景、寓情于物、情景交融 诗人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做到景中含情,情中有景。 ▲杜甫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直接抒情 诗人不借助任何“附着物”,直接对有关人、事、物等表明爱憎情感和思想态度。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叙议结合 [ 例9 ]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畅当 王之焕 迥临飞鸟上, 白日依山尽, 高出世尘间。 黄河入海流。 天势围平野, 欲穷千里目, 河流入断山。 更上一层楼。 问:王诗比畅诗优胜主要表现在哪里? (3)两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 例10 ] 画 眉 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②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刻画的事物鲜明突出。 ◆ 以物烘托物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 王绩《入若耶溪》) “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月出惊山鸟”(唐 王维《鸟鸣涧》) (4) 两种特有的古诗技巧 ②炼字炼句 锤炼诗的语言,下苦功以求字句的精致。 炼字炼句的典型例子—— ▲贾岛 “推敲” 的故事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句中 “绿” 字的选用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语。 [ 注意 ] 答有关古代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试题时,宜适当运用一些文学、美学理论用语,可使鉴赏显得有深度和力度。 如:“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物我两忘”、“物我合一” 、“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