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场智慧宝典后宫·甄嬛传的是与非
职场智慧宝典:《后宫·甄嬛传》的是与非
郑晓龙导演执导的第一部古装剧《后宫(甄嬛传》可谓是我国近些年国产电视剧的一张名片。自2011年底首播以来,长达76集的鸿篇巨作《后宫(甄嬛传》从火遍大陆到走红中国台湾,在重播复重播中收视率依然高企,“半文半白”的“甄嬛体”也让观众真真地开心了一回。尤其是,它在“闯美入韩登日游欧洲”过程中所呈现的跨越各种文化的爆红现象,引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关注。两年来,围绕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各种争议也从未止歇,弹赞交加不断见诸各大媒体,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还针锋相对。从质疑它所宣扬的价值观到《求是》杂志撰文为其正名,评论内容见仁见智暂且不论,媒体如此关注本身就足以证明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成功。
特别是一些主流媒体对这部堪称“神剧”的影视作品饶有兴趣,无论品评其中的人性和价值观,还是论及其所映射的职场人生与社会现实,透过这些弹赞交加的评论,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后宫(甄嬛传》,感悟其中的职场生存智慧,吸取经典中的正能量。
1.1 不妨“俗得那样雅”——《人民日报》评《后宫·甄嬛传》
一个时期以来,“辫子戏”“宫廷戏”充斥荧屏,以致在观众中造成普遍的审美疲劳。《后宫·甄嬛传》于2011年11月首播后,在这种古装剧的乱象中脱颖而出,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口碑。《人民日报》于2011年12月30日发表评论文章——《甄嬛传:不妨“俗得那样雅”》。
评论中指出,在“世人闻此皆掉首”的时候,郑晓龙和他的团队逆势而上,推出了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给后宫戏这一类电视剧创作开掘了文化深度。《后宫·甄嬛传》只是借宫廷作为平台,它的意旨在于解读一段历史,阐述一段文化,表达对于世道人心的见识。
《后宫·甄嬛传》设计了通过选秀进入皇宫的甄嬛、沈眉庄、安陵容和皇后、华妃等众多人物,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从中我们看到了人心的丑陋,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对腐朽制度的鞭挞,也看到了对侠肠义胆的颂扬。“放不下荣华富贵,成不了大气候”,此语出自一个老年宫女之口,读之令人有阅尽沧桑之感。后宫的活动是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嫔妃父兄们的升降荣辱和宫内的冷暖阴晴密切相连,由此,也使人们多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象风云。所以,这出戏,尽管以后宫为背景,却呈现了皇宫内外的时代百态。
1.2 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方法尽情讴歌“真善美”——《光明日报》评《后宫·甄嬛传》
《后宫·甄嬛传》开播以后,在各地电视台夺得收视之冠,观众良好的口碑引起了《光明日报》对该剧的关注。为此,《光明日报》文艺部举办了电视剧《甄嬛传》研讨会,并于2011年12月21日发表题为《古装剧应弘扬主流价值观》的文章。文中指出:“一段时间以来,古装题材的一些影视作品因为戏说历史,内容低俗,备受观众质疑,《后宫·甄嬛传》则以对人性的深度开掘,对封建皇权的强烈批判,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而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为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古装剧市场挽回了声誉。”
在这次研讨会上,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准说:“近来,各方人士对荧屏上‘后宫热’中的一些作品提出批评,根本目的不是要取消这类题材,而是要反对这类题材创作中低俗化倾向和违反创作规律的‘一窝蜂式’的跟风做法……那些大家批评的后宫戏要么无视历史真实的基本要求,随意颠覆、编织重要历史人物的整体定位和相互关系;要么完全抛开对社会基本矛盾和当时历史主题的揭示,主要用后宫的情感波澜和权谋较量去揭示历史发展;要么无批判甚至以玩赏的态度去展示、美化后宫生活中的争风吃醋和权谋。”《后宫·甄嬛传》则完全不同于上述三者,它的主要人物都不是简单的欲望符号,而是被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把握。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有力地证明,古装题材仍然能够传达出强烈的批判精神,仍然能够尽情讴歌“真、善、美”,在传达主流价值观上,它与任何题材类型无异。
1.3 把宫斗戏做到了顶峰和极致——《解放日报》评《后宫·甄嬛传》
众所周知,《后宫·甄嬛传》在东方卫视首播时可谓是“生不逢时”。因为当时国内观众只要打开电视机都会被《宫锁心玉》《宫锁珠帘》和《步步惊心》等清宫戏集体“轰炸”,甚至有网友调侃“四爷很忙”。然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后宫·甄嬛传》—— 一部76集超长版、需要考验观众极大耐心的电视剧,自播出以来实现了电视和网络的齐头并“热”,成为中国古装剧中的“神剧”。
面对《后宫·甄嬛传》的成功,《解放日报》自2012年以来先后发表了多篇文章评论这部电视剧。这些文章中,引用观众的观点,指出“《后宫·甄嬛传》把宫斗戏做到了顶峰和极致,是近年来鲜有的受众不分男女、不受地域和年龄限制的佳作,也是近年来少见的具有批判意义的宫廷正剧”。就制作而言,郑晓龙团队所制作的《后宫·甄嬛传》在场景、服装、道具等多方面体现了其高品质;就价值导向而言,《后宫·甄嬛传》中的皇帝虽然既不至情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