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第一博”案媒介社会行为分析
“中国第一博”案媒介社会行为分析
2006年5月10日,在中国股市狂飙突进的前夜,一位股民开始在自己的博客“带头大哥777”上发表股票分析文章,预测股市走势。此后很多网民敬佩于博主编造的“个人传奇”及其预测个股的准确性,这个博客因此走红。5月中旬,博客点击量达到了1000万,之后又达到3000万,被该博客的内容运营商网易誉为“中国第一博”。之后,博客主人于2007年初创建15个收费QQ群,先后以培训的名义收取“培训费和资料费”,半年内,会员费激增至3.7万元,但仍有人挤破头想进去。
这出闹剧的最后一幕是悲剧:2007年7月2日,长春警方逮捕了“带头大哥777”王秀杰,查抄了其所管理的聚隆投资咨询公司,涉嫌犯罪的罪名是:非法经营证券投资咨询服务,涉案金额达到1000多万元。与此同时,来自民间(包括其原先的拥趸们)的舆论讨伐也拉开序幕,给出的“罪名”包括:诈骗罪、内幕交易罪和非法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等,林林总总;而网民们所痛诉受骗的经历,锥心泣血,也蔚为大观。
问题在于:王本人在博客上提供虚假信息自称“股神”,这在“自媒体”内容良莠不齐的今天属于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一个说谎者,怎么就真的成了万众瞩目并流毒深远的“股神”?并且这个貌不惊人的博客,怎么能够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经久不衰,并引起如此巨大的社会风波?我以为,答案在媒介社会行为的分析中。
不法者如何利用新媒体
从过程来看,“带头大哥777”博客的发迹史,可以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5月10日起至2007年2月16日前):发展期。这一阶段是该博客在新浪的蛰伏阶段,尽管已经小有名声,但远未达到走红的高度。
第二阶段(2007年2月16日至5月19日):飞跃期。由于新浪网审查草根证券分析师博客,王秀杰的博客遭修改,王一怒之下把博客搬家到网易。短短3个月的时间,“带头大哥777”的博客点击以每日几十万的速度增加,声名大躁。与此同时,王秀杰全面展开了收费QQ群咨询服务。到了5月份,该博客已经点击过千万,点击率和成长速度超过了徐静蕾博客,被网站和网民誉为“中国第一博”。
第三阶段(2007年5月19日至6月19日):调整期。出于策略考虑,2007年5月19日,王秀杰关闭博客。当天的关博文章引起了众多关注,单日点击超过150万次。而在关闭博客期间,QQ群咨询服务仍然在快速增长。
第四阶段(2007年6月19日至7月2日):颠峰期。6月19日,在重新开博的第二天,“带头大哥”就放言:“在股票世界里,我就是神。因为我做到了。”7月1日的帖子点击量达到70万,博客的总点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300万。与此同时,收费QQ群达到了15个。
第五阶段(2007年7月2日起):跌落期。王秀杰涉嫌非法经营,被逮捕、查抄,部分欺骗公众的事实及其发迹内幕被广泛曝光。
如果从技术层面谈“中国第一博”案,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王秀杰的非法经营行为能够实施,是因为有三种媒介服务在起作用:博客具有良好的集群效应,吸引来拥趸;博客运营商门户网站起到了良好的“漂白”作用,打消了股民们最后的顾虑和怀疑;QQ群具有良好的营销功能,提供了聚财模式。
在“中国第一博”案中,新媒体的“效率”和“先进性”似乎是案件的焦点。显然,王秀杰对新媒体的利用水平是高超的:个人博客、网站新闻、QQ服务,都挥洒自如地成为了他的“事业”利器。
在这里,我们自然不能把责任推到新媒体身上,因为:犯罪的不是武器,而是人。
另一方面,提供犯罪可能的,也不是网络,而是网络管理者。在“中国第一博”案的沙盘推演中,媒体的把关与公安部门的破案竟然一样重要,难道不是吗?2007年2月16日是一个转折点,也可以成为我们分析该案件的参照点:之前,“带头大哥”的博客是在新浪网,由于当天新浪网审查草根证券分析师博客,王秀杰把博客搬家到网易……然后就到了号称“中国第一博”的历史时刻。这里,新浪网较为严格的审查制度是正向的,而网易的不严格的审查制度是负向的,而其不良的炒作则干脆就是在帮助王秀杰实施欺骗行为。此后,“带头大哥”逐渐参透了新媒体商业禅机,运用QQ群不法营销,而腾讯的机制及其管理员亦无所作为―――此时,事情的一切都难以逆转了。
不法者是如何创新利用新媒体的?仅仅是因为他们洞察了新媒体的优势吗?不,还因为他们洞察了新媒体管理者的缺陷。
非专业化的新闻界如何成为帮凶
我们在这里谈及新闻界的专业性不足,就一个网络事件而言,并不是说新闻网站的技术水平有限,事实上,在今天,无论网民还是网站,对于利用技术追名逐利都已经颇为在行:为什么在最初短短3个月的时间,“带头大哥777”的博客能够达到千万点击量?揭发者指出,这是通过技术手段做出来的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