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花船舞”艺术价值和现代意义.docVIP

浅谈“花船舞”艺术价值和现代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花船舞”艺术价值和现代意义

浅谈“花船舞”艺术价值和现代意义   摘要:花船舞之所以能在广大农村一直被保留传承下来,是因为它集说唱、舞蹈、音乐于一身,形式活泼,气氛热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然而,当下民间花船舞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花船舞是劳动群众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它承载着劳动群众的情感和愿望,既是人类发展的印记,也是艺术发展的基因,因此,不但不能放弃和任其消亡,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有效保护。   关键词:民俗性;有效保护;生存环境      花船,又称“荡湖船”“旱船”。用竹竿、铁丝扎成船形,四周围上绿绸布,里外用彩布糊起来,船中竖起阁楼式四方小亭,楼顶扎一大红花,有的在阁楼周边镶满鲜花,故称之为“花船”。花船舞在我国的长江、黄河流域,是民间艺术中一种较有影响的艺术表演形式,堪称民间艺术瑰宝。近几年来,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受到了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许多地方已经将其列为非遗名录,加以保护和传承。   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南宋诗人范成大即有“旱船遥似泛,水垒近如生”的诗句。可见南宋即有“旱船表演”。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清年代,老百姓就有用它来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驱邪避灾的习俗。在民国初年,每逢民俗节日、庙会或大的庆典活动,民间花船表演十分盛行。   早年扎制的旱船(花船),较为简单,一般为船型,略加装饰即可,没有多大变化。多年来,经过广大民间艺人的创新,外形有了发展、衍变,出现了鹤船、鲤鱼船、青蛙船、龙船等非常别致的花船样式。不同外形的船都有一定的寓意,如鹤船一般在祝寿时表演,寓意“松鹤延年”,鲤鱼船寓意“科举得中”“年年有余”;青蛙船寓意“来年无虫灾,五谷丰登”。   在应用范围上,它从过去的祈祷习俗,逐步演变为歌舞表演的文艺形式。在表演规模上,笔者在调查中根据老年人回忆了解到,解放前期,在苏北一带,当地老百姓慰问新四军演出,为了增加表演效果,就已经将单一的花船舞表演发展为用河蚌舞、莲湘舞、花篮舞、驴灯舞辅助、合作表演。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花船舞有了较大的发??,目前,已经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广场文艺表演节目。现在,花船表演的区域范围,已经不仅限于长江、黄河流域了,几乎扩展到全国各地。   从我们收集到的花船舞唱词资料中发现,其唱词大多与农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有关,表现人民群众的情感、向往和憎恶,撑船的艺人经常扮成小丑,穿着破衣服,戴破草帽,摇着破扇子,手舞足蹈,伺机插科打诨,取笑逗乐,撑船人的演唱技巧都比较高,大都能触景生情,即兴创作,即兴创作的“吉才”,妙语连珠,喜话连篇,如“锣鼓一打响仓仓,府上门前一对八仙缸,一对金龙来戏水,凤凰落在缸口上,凤凰不落无宝地,贵人住在此府上”。“锣鼓打的闹吵吵,二位老人精神好,一手扶住富贵子,一手扶住福寿桃。富贵福禄一样高。祝您寿比南山高,福如东海乐涛涛”。当然也有一些固定的词曲,演唱的花船调有许多较长的唱段,如《三十六码头》《手扶栏杆》《大五更》《小五更》《鹿麒麟调》《虞美人》等。   二、表演精彩 富有新意   花船舞之所以能在广大农村一直被保留传承下来,是因为它集说唱、舞蹈、音乐于一身,形式活泼,气氛热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每逢节庆,农村的花船就开始表演,锣鼓、丝竹、花船调不绝于耳。   以江淮地区的花船舞为例,花船舞以舞为主,说唱为辅。可二人、三人、五人或多人表演。表演的程序一般分拜门子和打场子两种。拜门子花船舞表演八、九人即可;打场子花船表演约需二十人左右。即:锣鼓4人,船娘子1人,三花脸(小丑)1人,撑船唱歌4人,配合表演的“打莲花落”或挑花篮8-10人。其玩法更是五花八门,有:“打园场”“开四门”“穿十字”“洋八字”“二龙抢珠”“狮子盘绣球”“顺水飘动”“逆水行舟”“绕场子”“龙摆尾”“二龙出水”“四船相撞”“龙凤花船舞”“驴灯花船舞”“高跷花船舞”等十多种。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每年的正月,农村的花船队伍便走上街头或走门串户,给老人、军烈属和当地有身份的人家拜年。表演“打园场、开四门、穿十字、洋八字、二龙抢珠、绕场子”等。“船娘子”唱唱民间小调,“艄公”随机应变说说吉祥的话,就是人们常说的“吉才”。听到“吉才”这些话,观众喜笑颜开,乐不可支。忙着送香烟、糖果、燃放鞭炮为花船队艺人们喝彩,有钱的人家还送喜钱。花船进村,每家必到。一天结束落在最后一家,这家很幸运,暗示明年财源广进,人口兴旺,家中平安。   现在,许多地方把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爱惜土地、送子参军、文明创建等中心工作和热点话题,编成唱词,运用花船舞进行宣传,宣传效果非常好,成为群众喜爱又能接受的表演形式。   三、传承保护,任重道远   花船舞起源于民间,活跃于民间,具有祈祷、娱乐、教育多种功效,深受农村劳动群众喜爱,具有很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