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氧化锰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电化学功能
摘要
摘要
二氧化锰(Mn02)材料因广泛应用于电池、分离及催化等领域而备受人们的
关注,但其晶型繁多且结构中常含有其它阳离子(如Na+,C等)致使结构复杂,
至今尚未被完全认识透彻。同时Mn02作为电池阴极材料,价格低廉且对环境友好,
已被研究多年,但目前实用的Mn02的放电比容量距其理论容量尚有较大的提升空
间,且因其循环性能不理想而受限于在可充电池中的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
开展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实验表明层间水的移除不会导致其层状结构被破坏,而仅缩小层间距。当将脱水后
层间水得到恢复,但继续延长时间层间水恢复速度大为减慢,但未观察到完全恢复。
采用不同浓度的酸及不同的温度对层状Mn02进行处理,研究了层间阳离子(比如
K+)的移除对Mn02层状结构的影响,发现它的移除会造成其层状结构遭受不同程
度的破坏。在与前人工作进行详细对比及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层间阳离子对
制得。
本论文巧妙地利用层状Mn02合成过程中其表面残留的OH,在其表面包覆了
层状二氧化锰。包覆C0304后材料的循环性能得到了改善,提高了首次放电容量,
抑制了包覆前首次充电容量远大于首次放电容量的问题。
本论文采用乙炔黑直接还原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备了Mn02/C复合材料。通过
收集并分析反应产生的气体,确认了反应中的生成气体为C02,同时测定溶液中残
明乙炔黑与高锰酸钾溶液的直接反应,按如下方程进行
4KMn04+3C+2日2D_4Mn02+3C02+4KOH,
博士论文 二氧化锰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 黄行康厦门人学2006
在外,C在内部),覆盖层的厚度约为数十纳米。Mn02/C复合材料在经过酸处理后,
部分K+从结构中移出,使得材料中的Mn含量增大,从而增大了材料的首次放电的
容量,但因酸处理而导致复合材料中Mn02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使得材料在放电过
度为200℃,这样得到的复合物除去了部分结构水,但其结构和热性能并没有显著
变化,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放电容量及优异的倍率,能够满
足高功率电池对电极材料的要求。
在总结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设计并采用水热法实现了通过控制体系中K+、矿
然后在水热条件下生长成各种晶态Mn02,其晶型取决于生长的环境。我们的试验
结果表明:K+和H+在由非晶态Mn02生长晶体过程中存在竞争关系,提高K+浓度
K+和OH。则是必需的。这些重要结论对发展不同晶态的Mn02的生长方法、认识
MnO:在一些重要的化学领域,如催化、电池及分离等过程中的晶型改变及失效机
理分析时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二氧化锰,结构表征,电化学性能,高功率电池,晶型控制,层间水,层
间阳离子,包覆
第一章摘要
Abstract
been becauseofits in
oxide(Mn02)has widely application
Manganese investigated
and ofitsstructureis
batteries,separationcatalysis.However,acompleteunderstanding
outofthe becauseofits various andalso tOthe
still knowledge many polymorphsowing
waterothercations in hasbeen
and settledstructure.Mn02
intercystalline investigated弱
cathodesforbatteriesfor timebecauseofits a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东海赤潮高发区颗粒有机物的来源、分布、分化及其环境效应.pdf
- 两种含氯介质中多潘立酮对紫铜的缓蚀功能研究.pdf
- 两种新型固相萃取资料的制备及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分离富集.pdf
- 两类有机发光质料分子的理论计算.pdf
- 丹参调肝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讨.pdf
- 两亲性杯芳烃的自组装及其纳米杂化系统的构筑.pdf
- 乙醇直接合成乙酸乙酯Pd-Zr和Cu-Zr-Co催化剂研讨.pdf
- 乙炔基环丙烷酮与碳氧或碳氮双键的分子内[4+2][3+2]交织环加成反应及Furanether B的全合成.pdf
- 二嗪类分子的非绝热过程的理论研讨.pdf
- 二噻吩并[2,3-b3',2'-d]噻吩开环现象研究与二噻吩并[3,2-b3',4'-d]噻吩的改进制备.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