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3章 发酵机制及发酵动力学3、4节.ppt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3章 发酵机制及发酵动力学3、4节.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发酵机制及发酵动力学 第三节 糖代谢产物的发酵机制 一、厌氧发酵代谢产物发酵机制 葡萄糖在微生物细胞中进行厌氧分解时,通过EMP、HMP、ED及PK途径形成多种中间代谢物。在不同的微生物细胞中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中间代谢物进一步转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发酵产物。根据发酵产物的不同,发酵类型主要有乙醇发酵、甘油发酵、乳酸发酵、丙酮丁醇发酵、混合发酵等。 一、厌氧发酵代谢产物发酵机制 (一)乙醇和甘油发酵 酵母菌的乙醇发酵(Ⅰ型发酵) 酵母菌的甘油发酵(Ⅱ型发酵) 酵母菌的甘油发酵(Ⅲ型发酵) 细菌的乙醇发酵 一、厌氧发酵代谢产物发酵机制 (二)乳酸发酵 同型乳酸发酵 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乳酸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asei)等进行 异型乳酸发酵 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s)进行 双歧发酵 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等进行 一、厌氧发酵代谢产物发酵机制 (三)丙酮-丁醇发酵 (四)混合酸与丁二醇发酵 以上两种类型的发酵产物较多,除了利用其生产化工原料外,还经常被用来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二、好氧发酵代谢产物发酵机制 微生物好氧发酵糖类物质可生成多种有机酸,其中柠檬酸是最常见的一种。 黑曲霉的柠檬酸发酵机制直到Kerbs(1940年)提出三羧酸循环学说才被人们逐渐认识。 黑曲霉的柠檬酸发酵机制见图3-6. 第四节 氨基酸和核酸的发酵机制 一、氨基酸发酵机制 微生物细胞内氨基酸的来源 直接从培养基中吸收 转氨基作用合成 以糖分解代谢中间体为碳骨架合成 一、氨基酸发酵机制 (一)谷氨酸的发酵途径 (谷氨酸棒杆菌)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就是经过酵解途径(EMP)和单磷酸己糖途径(HMP)生成丙酮酸。一方面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另一方面经CO2固定作用生成草酰乙酸;两者合并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由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下,还原氨基化合成谷氨酸。 一、氨基酸发酵机制 (二)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 (大肠杆菌) 在细菌中,天冬氨酸的合成是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经CO2固定和氧化脱羧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草酰乙酸,再经氨基化反应生成天冬氨酸。 一、氨基酸发酵机制 (二)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 在酵母和霉菌等真菌中,天冬氨酸族的赖氨酸是以另外的方式合成的,参见教材P91图3-9. 工业生产赖氨酸目前不采用酵母等真菌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膜透性问题 代谢途径没有分支 一、氨基酸发酵机制 (三)分支链氨基酸发酵机制 (大肠杆菌) 一、氨基酸发酵机制 (四)精氨酸族氨基酸的发酵机制 (谷氨酸棒杆菌) 二、核苷酸发酵机制 (一)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枯草芽孢杆菌) 一方面糖经过EMP、TCA途径生成天冬氨酸;另一方面,NH3、CO2与ATP生成氨甲酰磷酸,二者缩合通过几步反应生成乳清酸,后者再与PRPP结合,最后生成UMP,再由UMP生成UTP、CTP和TTP. 二、核苷酸发酵机制 (二)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与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相比,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要复杂的多,整个生物合成的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5-磷酸核糖与ATP反应开始到5-氨基咪唑核苷酸(AIR)合成;第二阶段是从5-氨基咪唑核苷酸开始到次黄嘌呤核苷酸(IMP)合成;第三阶段是由次黄嘌呤核苷酸开始到鸟嘌呤核苷酸(GMP)与腺嘌呤核苷酸(AMP)合成。 二、核苷酸发酵机制 脱氧核苷酸是在核苷酸合成后在二磷酸水平还原合成的,参见教材P93. * * 图3-6 黑曲霉的柠檬酸发酵机制 1-丙酮酸脱氢酶; 2-柠檬酸合成酶; 3-乌头酸水合酶; 4-异柠檬酸脱氢酶; 5-α-酮-戊二酸脱氢酶; 6-琥珀酸脱氢酶; 7-富马酸酶; 8-苹果酸脱氢酶; 9-丙酮酸羧化酶;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关键问题:柠檬酸是如何积累的? 转氨基作用 谷氨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丙氨酸 谷氨酸+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 Transamination 指把氨基从一个化合物转移到其他化合物上的反应过程。是布朗斯坦和克里茨曼(A.E.Braunstein与M.G.Kritzmann,1937)提出的。在生物体内通常为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的转氨酶所催化,此反应一般是可逆的。 微生物可经氨化作用补充新的谷氨酸 从糖代谢中间体合成各种氨基酸 图3-7 谷氨酸棒杆菌的谷氨酸生物合成 NH3 谷氨酸发酵的关键: 生物素亚适量 NH3充足 代谢流强化 谷氨酸棒杆菌将氨基导入谷氨酸有三种方式 细胞外 生物素 图3-8 大肠杆菌的天冬氨酸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