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交错中“家宴”世家.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影交错中“家宴”世家

光影交错中“家宴”世家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在重庆上清寺西南角紧邻嘉陵江畔,有一从未对外营业,但却几乎天天高朋满座、酒香飘溢的私人住宅“鲜宅”。“鲜宅家宴”――“鲜味斋”名扬海内外,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和张澜等“国家级”著名人物也曾到鲜宅尝鲜,董必武称之为“民主之家”,毛泽东则书赠“光明在望”四字。而历史上著名的重庆谈判等事件,也曾经跟鲜宅的主人鲜英联系在一起。如此的历史厚度及传奇色彩,让那酒肉飘香后的世家显得分外神秘。      [行伍出身鲜英创商道]      鲜英,又名鲜成英,乃四川西充县太平场人氏,与原中央政府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张澜乃同乡。鲜英少年靠亲友资助始读私塾,信奉道教,青年入伍当兵,后升入陆军速成学堂,与刘湘、杨森等皆是同窗好友。上世纪初,张澜出任川北宜抚使时,鲜英与杨森、刘湘分别在其身边担任参谋、护卫营正副营长,彼此间情同手足,亦师亦友。   1913年,鲜英随“国会议员”张澜赴京见袁世凯。袁世凯见鲜英老练稳重、出口成章,便留在身边做总统府侍卫官。后因见袁世凯醉心帝制,鲜英便以读书深造为名,离职考入陆军大学。毕业回川后,鲜英曾任刘湘部10师师长兼重庆铜元局局长等职。1928年改任四川善后督办公署参赞兼惠民兵工厂厂长。从此,鲜英对开办实业兴趣更浓。   抗日战争爆发后,鲜英协助张澜在南充创办“建华中学”,张澜任校长,他任董事长。1936年,鲜英和奚致、张澜等在南充创办四川蚕丝改良场,建有原蚕室,张澜亲笔题“原蚕室”三字;鲜英与奚致亦为蚕房题书“富国”、“利民”四字。他们还支持私人集股兴办果山蚕业社,发展栽桑、养蚕、缫丝一条龙作业;改良蚕种,科学养蚕,新法缫丝。一时间,在四川,甚至全国都颇有影响力。      [“特园”兼具中西合壁]         在军阀割据的20世纪20年代,时任川军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的鲜英买下了江西会馆拥有的一块70亩坡地,坡地中央有座小山头。鲜宅背靠嘉陵江,兼具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占地3亩多,有大小房36间,楼梯的每一阶层镶着黄铜护板。   鲜宅主楼名叫达观楼。达???楼坐东向西,直面嘉陵江滔滔江水,底楼右边是饭厅、盥洗间、客房;左边尽头是间大客厅,通道两边各有一间客房,当年张澜与梁漱溟就长住于此。大客厅为落地窗,客厅顶上有一盏由12支玻璃造大红烛组成的吊灯,其余四方装有吸顶白玉色玻璃灯,中央则置有雕刻精美的楠木大圆桌。   1931年,鲜英将自家的花园别墅建于小山头,命名“特园”。以后又陆续修建十余幢楼房并修筑一条支马路与上清寺大街相通,还在支马路口(鑫乐向阳影城旁)砌了两个砖柱牌坊作为特园入口,支马路也因此名为“特园路”。为便于区别于其他特园建筑,鲜英将自己居住的核心房屋改称为鲜宅。   1939年,因国民党破坏国共合作,危及抗战,鲜英愤而辞去官职,弃政从商,创办四川丝绸公司。慷慨、热情、大方、大义的鲜英日益把鲜宅建成了一个抗日“民主之家”,比如筹建中国民主政团国盟,东北停战问题,周恩来召开记者招待会、重庆谈判等重大史事,都跟:“鲜宅”密不可分。      [鲜家推祟勤俭度日]      鲜荚共有9个子女;再加上其侄儿、侄女等亲戚友人,每逢家中开饭总有少则两三桌人,多则五六桌人,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家族了。鲜英后人回忆称,开饭前总要先摇铃聚众,继而端菜上酒,然后,相互间才可举杯共盏。   鲜家传统,推崇勤俭节约度扫。鲜英的孙女鲜述秀说;作为鲜家林辈,从小没有零食可吃,平时为解嘴馋,就在花园各处寻觅,铁线草、酸茎草都成了零食。“祖母金竹生出身城市贫民,劳动本色不变,常在空地培植花草果木。解放前常有小姐太太慕名造访特园,问鲜太太在不在家?忙着在地里劳动的祖母回答‘我就是’,让来访者惊愕不解。祖母对于孙管教严格,说话的声音不能高,不许骂人脏话,吃饭不能喧哗,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子孙,若将饭粒掉在桌上,必须拣起来吃掉……”   但为了支持抗战,鲜英却可以仗义疏财不惜家产。鲜英夫人金竹生曾对子女回忆说:“当年每天在特园用餐的人很多,最多时上千人。全天开‘流水席’,随到随吃。记得有次周恩来到特园时已开过饭,准备另外为他备餐,周恩来不同意,将就桌上剩菜饭吃了一顿。”这样的“流水席”,也可以折射出鲜英家族,在当时的显赫。      [“鲜宅家宴”――“鲜味斋”]      “鲜味斋”每顿饭均是不少于八菜一汤,且经常变换花样。鲜宅的厨师系鲜英的同乡,其经鲜英的同学唐式遵之荐,曾拜著名川菜烹饪大师原“姑姑筵”主人黄敬临为师,学得了多种烹饪绝技,并结合川北南充餐饮的特长,创制出“鲜味斋”美筵。“姑姑筵”原来在成都包家巷,后来又搬到唐式遵所购的百花潭侧马家花园内;再后来,因抗战期间南京政府搬重庆之故,又移师重庆都邮街。   与“鲜味斋”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