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中药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药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

浅谈中药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查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结论 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对策等方面阐述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以便合理使用中药,从而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对策      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临床使用历史,人们普遍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服用安全、无毒副作用,长期使用也没有什么坏处,这样的想法让我们走入服用中药的误区。近些年来,随着中药临床的广泛应用,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高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广泛认识,本文对此进如下报告:   1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类型及副作用   1.1定义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给予正常剂量的中药或制剂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广义的中药不良反应就是中药的毒副作用,是与治疗作用相对而言的[1]。   1.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机能的异常和机体组织结构的病理性变化。中药的毒性反应一般以胃肠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其中胃肠道较为常见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如斑蝥素益母草碱等,其它毒性反应部位严重的甚至引起死亡,如洋金花、万年青等。其中发生率较高的有乌头类中药、曼陀罗等[2]。在众多的中草药及其制剂中,对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唇、肢体或全身麻木等,如雷公藤碱、莨菪碱等。有的还出现造血系统反应,这类反应通常表现有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出血时间延长,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如口服正清风痛宁可引起急性粒细胞缺乏等。   1.3副作用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内伴随药物疗效而发生的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意外有害作用。主要表现为轻微头昏、嗜睡、口干、乏力、食欲减退、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副作用反应属于药物固有的效应,一般较毒性反应危害小,可通过调整用药剂量或合理配伍有效地减少副作用反应。例如,药疹是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主要类型,据报道约占各类不良反应的68%[3]。   2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2.1中药的鉴别及真伪的原因由于我国幅员广阔,物种繁多,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较多,从而发生毒副反应。如白附子历代本草记载均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3],而近代全国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作白附子用[4]。并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地区用药习惯和经济利益的原因,中药品种混乱,并有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伪充真,导致误服而引起中毒。   2.2 药量及疗程的原因使用有毒中药或有毒成分的中成药时,剂量过大是最常见的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长期使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也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   2.2炮制及配制的原因很多中药需要经过炮制加工以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但如果炮制不当则易引起中毒,如朱砂;许多中药是不能混用的,否则会产生毒性或严重的不良反应。针对中药的毒副作用,据文献报告,古代医家在医疗实践中总结了“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不可忽视。   2.3药物污染的原因药物污染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由于较为普遍地使用大量含有机氯、有机磷等成分的农药且含有铅、铬、砷等。这些污染源必然会对中药种植造成影响,有的可能较长期残留在被污染的环境和植物内。如属有机氯类除虫剂的666、DDT等。   2.4诊断及用药的原因鉴于患者临床症候表现不明显或在潜伏期,医疗卫生条件及医生的临床经验等的影响,医生诊断不清,或用药不合理(将适当的药物,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病人),都可造成药物不良反应。   2.5中药的质量问题中医用药历来强调“道地药材”,这里包含了对中药品种、产地、采集时间、药用部位和加工贮存各方面的要求。如果忽视药材本身的质量,特别是在品种和来源上缺乏严格的规定和检测,造成用药品种的混乱,均可引起不良反应。   3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西药不良反应日趋明朗的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中药的不良反应,其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重视。目前,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中草药应杜绝品种混乱现象。药材的采收、加工、炮制和贮藏条件必须符合GAP的要求,避免外界环境对中药的污染;对于中成药和中药制剂,完善制备工艺尤为重要,严格按照GSP的要求加强中药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并且做到一名一物,一物一名,不使用习用品。加强学习,提高对中药的鉴别能力,不使用伪品。注意毒性中药的使用剂量。毒性中药必须使用安全剂量,不得超剂量使用。使用毒性中药必须随时观察服药后反应。保障合理用药外,还应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模式,严格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