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九章 中药炮制学 1(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中药炮制学 1(课件)

第8章 炒 法 一、基本概念 1.炒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容器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2.火力:是指火的大小(强弱),火温度的高低 。 3.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二、分类 名称 火候 火力 备注 清 炒 炒黄 文火,个别中火 苍耳子(中火) 炒焦 中火 山楂 炒炭 武火,个别中火 蒲黄(中火) 名称 辅料 火力 备注 加 辅 料 炒 麸炒 中火 中火 米炒 中火 米炒 土炒 中火 山药 砂炒 武火 马钱子 蛤粉炒 中火 阿胶 滑石粉炒 中火 水蛭 三、方法与步骤 1.方法 (1)手工炒——多将锅倾斜30 ° ~45°置于灶上(灶面的倾斜度与锅的倾斜度相同),便于搅拌和翻动。 (2)机器炒——平锅式炒药机、滚筒式炒药机及中药微机程控炒制机等。 平锅式炒药机    滚筒式炒药机   中药微机程控炒药机             中药微机程控炒药机手动控制柜示意图 2.步骤 预热──投药 ──翻炒 ──出锅 (1)预热 目的:提高质量和工作效率;防止某些种子类药物炒成“僵子”(俗称“炒哑”)。 ( 2 )投药 要根据锅的大小和品种确定投料量。加辅料炒者,一般先处理辅料,后投入药物拌炒。      (3)翻炒 快、勤、规律, “亮锅底” 。 (4)出锅 迅速、摊开晾凉。 用辅料炒的药物,出锅后应筛去辅料,再摊开晾凉。 四、注意事项 1、炒前除去杂质,药物大小分档; 2、根据药物种类和操作要求选择适宜的火力; 3、掌握好炮制火候,药物炒制后要迅速出锅; 4、勤于翻动,避免受热不均匀; 5、炒前应清洁炒制工具,除去杂质及药屑、炭末,以免影响质量。 第一节  清 炒 法        一、概述 1.含义及分类 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 包括炒黄(微炒)、炒焦、炒炭三种不同的火候要求 2.注意事项 (1)除去药物中的杂质,药物大小分档,分次炒制; (2)炒制容器需事先预热,以免造成种子类药物“僵子”或药物粘锅; (3)控制火力、火候及加热时间,以免炒黄的药物焦化,炒焦的药物炭化,炒炭的药物灰化; (4)炒药时要有规律,出锅要迅速,及时晾凉。炒炭时要注意防火,一定要待药物冷透后方可入库。 3、炮制作用    增强疗效    缓和或改变药性    降低毒副作用    利于制剂和贮藏    矫臭矫味  炒黄      (微炒、炒爆) 1.含义 炒黄: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已预热好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的气味。 注意:火力与火候的控制 炒黄程度 1 、炒响:牵牛子、决明子 2 、炒香:白芥子、莲子 3 、炒爆花:王不留行 4 、炒去刺:苍耳子 5 、炒变色:薏苡仁、冬瓜子 6 、炒出汗:花椒 2.目的 (1)增强疗效:有效成分溶出增加;增加香气,增强消食健脾之功; (2)降低毒副作用; (3)缓和或改变药性; (4)利于制剂和贮藏 “杀酶保苷”。 操作方法   药物—预热炒制容器—文火或中火加热—翻炒—药物表面黄色或颜色加深、发泡鼓起、爆裂、溢出固有气味—出锅,放凉 4. 火候判断的方法 (1)“观”——呈淡黄色 (2)“嗅”——种子类药物固有香气溢出 (3)“听”——种子类药物多有爆裂声 (4)“看”——与生品比较形状与颜色 5 .注意事项 1、炒制器具应预热至一定程度,才可投药。避免“僵粒”或“烫焦”; 2、大小分档,分次进行炒制; 3、搅拌要均匀,出锅要迅速,避免生熟不匀或药物焦化。  芥 子  【处方用名】芥子 白芥子 炒芥子 炒白芥子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 或芥Brassica juncea(L.) Czern. 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 【历史沿革】唐代有蒸熟(《千金》)和微熬(《外台》)。宋代有微炒(《圣惠方》)和“炒熟,勿令焦”(《证类》)。明代沿用炒法,清代炒后研末用者广泛(《说约》)。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炒焦等。 【炮制方法】 1.芥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芥子— 取净药材,炒制容器,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有爆烈声,内部浅黄色并散发出香辣气时即可,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生品—辛散力猛,易耗气伤阴动火,善于通络止痛。 炒芥子—长于温肺利气豁痰,尤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