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阳光发展观与价值观学习体会
编者按:
?
?阳光发展观与价值观学习体会
寿险黑龙江分公司 刘兆龙
参加了“阳光发展观与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动员会并研究了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后,我感触良多。现仅就个人对阳光发展观的一点学习体会,发表下看法:
一、善于反思是阳光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道的重要保障
(一)善于反思的前提是勇于反思
“真的勇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阳光保险是一个敢于反思、善于反思并且习惯于反思的企业。面对董事长报告中指出的亏损和困境,作为一个局外人可能会被吓倒,会退缩,会认为阳光出了什么问题;作为一名刚进入阳光的人也可能害怕,甚至动摇了对公司的信心。
其实,现实恰恰相反,阳光生存得很好。阳光自成立以来取得了足以傲人的成绩,阳光产险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经过三年的努力,规模排名已上升至第八位,公司的价值亦已跻身于产险业的前列;寿险公司无论业务上升速度还是分支机构铺设、有效人力资源扩张都可以傲视同侪。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资本投资大鳄纷纷折戟,拥有20年历史的国内同业公司也遭受过百亿元投资损失重创。一家家传奇公司,一个个金融界传奇人物,在经济界近几十年来最彻骨的冬天中,都没能制止住自己颤抖的双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阳光保险的投资仍然屡有斩获。这种反差的含义是不言自明的。
但是,阳光人清楚地知道,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惟有惶者才能生存。因此,我们在成绩面前,未尝敢有一刻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以预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为坐标,不断反省、检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实现企业终极目标“获取利润”的过程中的得与失。这种直面错误,直面恶劣环境,敢于向自己开炮的勇气,将在未来转化成为我们面对任何困境都顽强拼搏、愈挫愈勇的必胜信念。
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我们今天自我反思的消息被外界所获知,可能会风传阳光如何如何了。但是当阳光保险逆势上扬,连年摘得同行业最高上升速率桂冠的时候,谁能保证这次反思行动不会缔造出另外一个像《华为的冬天》一样的商界传奇。
(二)善于反思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破束缚发展的瓶颈
敢于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远发展。抽丝剥茧地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逐一地解决掉,使之不再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
董事长指出,根据管理学中“二八法则”,企业出现问题,各级机构的领导者需要首要问责。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机构负责人从主观能动性、经营管理理念、主人翁意识、专业能力、专业程度、思维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掌握创新三种模式,确立价值标准,明确利益导向,树立必胜信心”作为制胜的法宝,去突破现有的桎梏。在反思的过程中,及时调整业务发展方向,根据阶段性市场环境,实施阶段性战术调整,以实现“对价值的追求”。
反思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能力。真正有盈利能力的公司善于反思,善于居安思危。要实现真正的“基业长青”,就要时刻保持着警醒的意识。它鉴证了企业领导人所具有的深刻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的思维方式、对经济环境的敏锐洞察力和富有广博的企图心。哀兵必胜,正是这种自我否定、低调和冷静以及超前意识,给了阳光以动力,使阳光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调整、自我优化,整合出内部的力量,凝聚成为具有独具特质的“阳光之道”。当冬天真正来临时,阳光已经准备好了过冬的“棉衣”,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动力。我们趁着冬天,养精蓄锐,加强内部的改造,一定会迎来残雪消融,溪流淙淙。待到那时,阳光就会脱颖而出,逆风飞扬,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二、实现价值成长是理念创新的不竭动力
(一)“红黄蓝盈利模式”保障价值成长
无论是《资本论》还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都开宗明义地指出“企业的根本属性是追逐利润”。而实现利润的唯一方法,就是获取价值率最高的业务。如何实现利润?业界有的人一谈及保险业的利润来源,目光就集中在保险资金的入市、保险业的机构扩张上。对此,著名保险业学者郝演苏指出,投资利润并不是保险公司利润的源头,而承保利润才是保险业利润的真正来源。那么是不是业务量高就意味着利润高呢?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针对保险业竞争现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国内保险业从发展质量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一些公司过于关注短期利益,重当前、轻长远,片面地追求增长速度和业务规模,依靠简单的费率和手续费竞争占领市场,甚至通过非理性竞争对保险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是随波逐流,追求短期利润、表面成绩,还是实现真正的价值成长?从阳光毅然决然地放弃民营股东,宁可推倒重来的行动中,我们就已经看到了董事长及集团缔造者对注重价值成长,从机制上摒弃短视行为的决绝信念。
为此,集团开业界之先河,首创“红黄蓝盈利模式”,以价值和盈利为出发点,以经营成本率为标准,坚决剔除不盈利甚至在未来会造成巨大亏损的红线业务,对不计后果的降费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