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黔西北彝族“曲谷”原生态演唱特点及艺术价值.doc

黔西北彝族“曲谷”原生态演唱特点及艺术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黔西北彝族“曲谷”原生态演唱特点及艺术价值

浅析黔西北彝族“曲谷”原生态演唱特点及艺术价值 摘要: 黔西北彝族“曲谷”(情歌)原生态唱法有其独特的演唱方法和艺术特点,它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民族唱法的科学理论指导,民族唱法也需要从原生态唱法的土壤中吸取营养。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原生态这一独特的演唱形式,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声乐理论,从而为民族唱法的教学和演唱提供理论支持。  关键词:曲谷;原生态唱法;民族唱法 一、原生态唱法的内涵 原生态唱法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所以它被打上了“风格”的烙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必然要依靠该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来记录、交流和传播,而歌曲中的“声”“韵”“调”也受语言系统“声”“韵”“调”的影响[1]。因此,也就有了内蒙的“长”、“短”调牧歌、陕北的“信天游”;青海、宁夏的“花儿”;江浙一带的“吴歌”等等。可见,原生态演唱风格多样、异彩纷呈、独具魅力。 二、黔西北“曲谷”的原生态演唱特色 生活在黔西北这片高原的彝民们,以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淳朴自然的天地观、人文观以及自然协调的审美情趣,创造了适合本民族审美需求和审美逻辑的音乐语言,诠释着质朴、自然、积极、热情的内心世界。神秘古朴的黔西北高原的自然景观、淳朴厚重的彝族文化和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铸就了彝家歌手自然天成的歌唱技能和个性。金铁霖老师说,唱法是由作品的风格决定的,而风格是由特定的地域、语言、民风形成的。由此,“曲谷”(情歌)作为以上诸多因素的产物,其发声和演唱技巧必然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独特的个性。 (一)“曲谷”的发声 “曲谷”的发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发声状态近乎自然。这种状态,是指歌手没有刻意运用科学的发声、合理的共鸣来美化声音意识,增加嗓音持久性和歌唱生命力的观念。所以,歌手嗓音音质、音色、以及歌唱能力都随着肌体生理机能改变而改变。好不好听,是对一个歌手能力的最为简单的评判和最质朴的审美需求。二是气息支持简单。“曲谷”演唱的呼吸,以胸式呼吸为主。音调舒缓时,气息在说话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深度,稳住喉头,胸廓向外平开。演唱时,吸气顺势起音演唱,当一个乐句或段落演唱结束,气息也回复到自然状态。当曲调骤急或急换气时,用吃惊的感觉急开胸廓吸气,伴有明显的提肩动作。与现代较为成熟民唱法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比较,这种胸式呼吸有以下不足:气息较浅,没下到腹腔或”丹田”;没有横膈膜和腹肌的力量控制,没有形成较好的“对抗”,使歌唱没有持续的能量支持;没有“腔体”意识,吸气打开,呼气关闭的腔体,没有获得歌唱状态上的统一。三是共鸣较小、声音美化不够。运用口腔共鸣为主,加上少量的鼻腔和头腔共鸣,获得一定的声音美化。共鸣起到了美化和放大作用,曲谷原生态的唱法,由于共鸣腔体运用较小,使声音的能量小,穿透力弱,且泛音列少,质感较单一,但这却保持了曲谷的古朴自然的风格。口型也会在曲调的高、低中做出适当的大、小调整,以较为自然的意识去适应演唱。与现代教为成熟的民唱法共鸣相比,有以下不足:共鸣腔少而且小,声音得不到较好的美化和放大,泛音少,音色较为单一,穿透力弱;口型没相对固定,使声音状态、气息状态、情绪状态,都缺乏相对的统一性;口型开合度相对较大,咬字、吐字不够灵活自然。 (二)“曲谷”的演唱技巧 首先,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的歌唱方法。曲谷的演唱,依照曲调运用真、或假声进行调整。大多是中低声区的曲调,用真声演唱,高声区曲调用假声演唱,仅有少数歌手的演唱有少量混声的感觉,但无混声的意识,这是一种近乎自然的审美趋势,和无意雕琢的自然概念。与现代较为成熟的民唱法相比较,有以下不足:无整体的混声意识,声线在高音区的某一换声点上一下子进入假声,无真、假声之间的自然过渡;无“通道”意识,且真、假声区转换不自然。其次,“微气息高音”的演唱方法。曲谷的高音演唱使用“微气息高音”法。 在原生态的演唱中,我们更多是看到演唱者作打开口腔和鼻咽腔的动作,而很少能见到他们作气息的准备。而实现高音演唱却很容易。所以我把它称为“微气息高音”法。“微气息高音”的例子很多,如受惊吓者瞬间发放的高音、呼唤远距离对象发放之高音、悲愤之时发放的高音等等,这些声音现象,均在无准备下瞬间发放而成,频响在小字三组以上,甚至更高。事实上,原生态演唱师承民间或家庭,无科学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概念,气息浅,无较深的气息准备和对抗的紧张感,力求自然顺畅;无“通道”意识,喉头在自然吸气时会自然下垂,达到理想的位置;较小的共鸣要求,让口腔和鼻咽腔开合度较为适当,喉咙没“撑”和“挤”的感觉。气息浅,没有横隔膜、腹肌、腰围的张驰对抗感,就少了一些累赘,尤其喉部肌肉松紧较自然,声带的闭合适度,再加上浅小的气息支撑。因而,能在一个近乎自然的情况下,容易获得声带基部的频响而获得高音。 “微气息高音”法中的“基音”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