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经内科高级职称面试试题与答卷6
学习资料1 (1)意识障碍:分为5级. 1)嗜睡:轻刺激可被唤醒,刺激停止后又进入睡眠.2)昏睡:较强刺激才能唤醒,刺激停止后又进入熟睡.3)浅昏迷:不能被唤醒,压眶有反应,生命体征正常.4)中昏迷: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强烈疼痛反应或可出现反应,病理征阳性,浅反射减弱,呼吸,循环功能尚稳定.5)深昏迷:眼球固定,瞳孔散大,所有的深浅反射及病理反射均消失,生命体征不平稳. 3)轻瘫检查法:不能确定的轻瘫可用以下方法检查: ①上肢平伸试验:双上肢平举,手心向下,轻瘫侧上肢逐渐下垂和旋前; ②小指征:双上肢平举,手心向下,轻瘫侧小指常轻度外展;③下肢轻瘫试验:仰卧位,双膝,髋关节均屈曲成直角,轻瘫侧小腿逐渐下落.4)临床意义: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可分别称为完全性瘫痪和不完全性瘫痪.不同部位或不同组合的瘫痪可分别命名为:①单瘫: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②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同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核上性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中风;③交叉性瘫痪:病灶同侧脑神经周围性瘫及对侧肢体中枢性瘫,是脑干损害的特征性瘫痪;④截瘫:为双下肢瘫痪,是脊髓横贯性损害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炎症,脱髓鞘等. 5)共济运动:协调主要靠小脑的功能,前庭神经,视神经,深感觉及锥体外系均参与作用. 1)指鼻试验:嘱受试者用示指尖触及前方距其0.5m检查者的示指,再触及自己的鼻尖,用不同方向,速度,睁眼与闭眼反复进行,有无不准确及震颤;同侧指鼻不准提示小脑半球病变;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提示感觉性共济失调. 2)跟膝胫试验:受检者仰卧位,上举一侧下肢,用足跟触及对侧膝盖,再沿胫骨前缘下移.正常时动作连贯且准确;小脑损害时,动作不准;感觉性共济失调者闭目时出现障碍. 3)闭目难立征:被检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闭目,若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提示小脑病变.如睁眼能站稳而闭眼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4)快复轮替试验:嘱患者用前臂快速旋前和旋后,用一侧手掌,手背连续交替拍打对侧手掌,或用足趾反复快速叩击地面等.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动作笨拙,节律慢而不协调,称快复轮替运动不能. 5)反跳试验:嘱患者用力屈肘,检查者握其腕部使其伸直,然后突然松手.正常人由于对抗肌的拮抗作用,可立即制止前臂屈曲.小脑病变患者屈曲的前臂可反击到自己的身体. 6)误指试验:患者坐在检查者对面,上肢前伸,用示指从高处指向检查者伸出的示指,睁眼,闭眼对比,两侧对比.正常人闭眼后误差不超过2°~5°,一侧小脑病变时同侧上肢常向病侧偏斜;前庭病变时两侧上肢均向病侧偏斜. (6)姿势与步态 1)痉挛性偏瘫步态: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外旋,向外前摆动,行走时呈划圈样步态,多见于中风.2)痉挛性截瘫步态:患者双下肢强直内收,呈剪刀样步态,多见于脑瘫,脊髓外伤患者.3)慌张步态:行走时躯体弯曲向前倾,髋,膝和踝部弯曲,起步困难,小步态前冲,多见于帕金森病. 4)醉酒步态:步态不规则,笨拙,不稳定,左右摇晃,多见于醉酒或巴比妥类中毒.5)跨阈步态:垂足,行走时患肢抬高,如跨门槛样,见于腓总神经麻痹,腓骨肌萎缩和进行性肌萎缩症.6) 鸭步步态:行走时臀部左右摇摆状如鸭子行走,多见于肌营养不良. 5.反射检查包括浅反射,深反射,阵挛和病理反射等.(1) 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角膜等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1)腹壁反射:患者仰卧,双下肢略屈曲使腹肌放松,用棉签沿肋弓下缘(T7~8),脐水平(T9-10)和腹股沟处(T11-12)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两侧腹壁皮肤,反应为该侧腹肌收缩,脐孔向刺激部分偏移,分别为上,中,下腹壁反射.肥胖,腹壁松弛和经产妇可能消失. 2)提睾反射:用棉签自上向下轻划大腿上部内侧皮肤,反应为该侧提睾肌收缩使睾丸上提. 3)肛门反射:用棉签轻划肛门周围皮肤,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4)跖反射:用棉签轻划足底外侧,自足跟向前至小趾根部足掌时转向内侧,足趾跖屈.(2) 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经深部感受器完成的反射为深反射,又称腱反射. 记录:消失,减弱,正常,活跃,亢进.或者:(一),(+),(++),(+++),(++++). (3)病理反射:锥体束受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不属于病理性.深睡眠,昏迷,苯巴妥类药物中毒时可有病理征阳性. 记录:阳性(+);阴性(一). 1)肱二头肌腱反射:被检者前臂屈曲900,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指甲,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2)肱三头肌腱反射:被检者外展上臂,肘关节半屈.检查者用左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