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综合对比.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综合对比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改革前夜 洋务运动前的中国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洋务运动背景 1.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2.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出现了洋务派。 3.主要代表:奕? 、李鸿章等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仍可益固。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 明治维新的背景 1、日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 2、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3、佩里叩关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4、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 建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1.社会政治 2.经济状况 3.军事状况 4.教育方面 1 社 会 政 治 制定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明 治 维 新 制定宪法的核心人物依藤博文在1888年(明治二十一年)的枢密院会议上说:“创立宪法的精神,第一是限制君权,第二是保护臣民的权利。” 洋 务 运 动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中国 维新派提出了开言路、兴民权、裁 撤臃肿机构,以及在百日维新之前 作为运动先声所提出的反对签订 不平等条约等等。 2 经 济 状 况 明治维新 1)改革了土地制度 2)采取了一系列直接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措施 洋务运动 创办军事工业,之后创办的民用工业也是为 军事工业服务 1870年明治政府提出 田租改革方案,解除了 幕府规定的土地永世不 得买卖的禁令,推行了 新的有利于政府和资本 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货 币地租制度。 在工商业方面,明治 政府成立以后,采取一 系列直接扶植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措施,成立了 国家银行,创办了国营 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 义企业,使日本的工商 业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轮船招商局 江南制造总局 近代化的机器生产 总局内厂房 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 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 架设电报 明治初年东京新桥车站 3 军 事 状 况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在军制上作了重大调整。 日本政府比较注重实战。 力量过于分散,各省督抚的抗命使海军衙门形同虚设。 只知装配不知活用恤奉制度不完善,训练上军纪废弛 军政制度对比 军政制度方面,海域划分为若干海军区并颁布条例规定了镇守府指责,完善了海军组织体制;舰队编制方面根据作战能力和任务来划分,以最大限度发挥海军作战能力。 中国洋务运动中虽然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力量,但力量过于分散,各省督抚的抗命使海军衙门形同虚设。 武器装备对比 日本政府比较注重实战,从炮火和速度上着眼编制要求士兵一切行动唯天皇是从。日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兵役制度,给了志愿兵种种照顾,既保证了充足的兵源,又提高了海军士兵的素质。 清政府海军装备在实力上很强,但只知装配不知活用,再加上恤奉制度不完善,训练上军纪废弛,导致舰队实力上的下降。 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 中国海军由北洋、南洋、福建、广东4支舰队组成,共拥有大小舰船78艘,鱼雷艇24艘,总吨位83,900吨,据世界第九。其中北洋舰队建立初期其实力亚洲第一。   威海卫北洋水师舰队 近代日本海军 建立新式军队 4 教 育 方 面 政府把教育作为文明开化政策的重心,并派考察团到欧美各国学习考察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 没有统一的学制来对教育进行管理,改革流于形式 明 治 维 新 1871年废藩置县刚结束,明知政府立即设立了文省声,统辖全国的教育事业,第二年又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正式开始改革。 政府在资金投入上也不遗余力,在经费的筹集和投入上采取了强制性和保护性的措施,不但中央拨款,民间的赞助也是学校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洋 务 运 动 洋务派虽然也很重视教育改革,设立了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学堂等30多所学校,但是始终没有统一的学制来对教育进行管理,并且,改革是在西太后的“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可能初级封建专制及其相关联的封建教育制度,改革流于形式,新式学堂没有得到发展。 1861年奕奏请设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1862年8月,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 为了学习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