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萦绕在中国美丽乡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赛珍珠萦绕在中国美丽乡愁

赛珍珠萦绕在中国美丽乡愁   日前,有关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的传记《Pearl Buck in China》(暂译《赛珍珠在中国》)已在国外出版,几乎同时间,她的代表作《大地》三部曲、《母亲》等也接连在国内重印上市。时隔37年之后,这位被誉为“自13世纪马可。波罗以来写中国故事最有影响力的女人”,她的人生以及她与中国的美丽情缘再次回归人们的视线。   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1892年~1973年),一个充满中国文化韵味的名字,它的主人却是一个美国人。她生于美国,长于中国,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中文。当她得知自己用英文书写的描写中国农民故事的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时,她脱口而出的是一句汉语:“我不相信。”赛珍珠说美国是她的祖国,中国则是她的故乡,她的一生都在这两种文化中摆荡。      摇篮中开始的漂泊      4个月大的赛珍珠尚未睁开双眼看清自己的出生地,便被父母带???了船,远赴中国。这是这位女子与中国未来80年间千丝万缕联系的开始。   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1892年6月26日,一名女婴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呱呱落地。她的到来,对于已经失去了3个孩子的父母而言,无疑如珍珠一般宝贵,他们把她看成是上帝给予的安慰,于是为她取名珀尔?康福特?赛登斯曲克(Pearl Comfort Sydenstricker)。同时,长期在中国传教的父亲又根据英文姓氏的中文发音,为她取了个地道的中国名字――赛珍珠。   赛珍珠的父母是基督教徒,父亲安德鲁自小便立志做一名传教士,母亲凯丽因为家族的传统,也天生具有强烈的宗教意识,于是,为了达成远赴中国传教的意愿,他们走到了一起,两人更在新婚后不久便不顾亲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前往中国。那时的中国正值清末,政局动荡,起义四起,自然灾害频繁。   异国他乡的生活“拥挤、肮脏、贫困和充满敌意”,安德鲁认为这是在磨练自己,可是妻子凯丽却越来越无法忍受,尤其是在1890年,凯丽在很短的时间里因为无法防治的热病而接连失去了3个孩子,无尽的丧子之痛一下子击倒了她,他们不得不选择回国休养。也正是在这段平静而又忧伤的休养期,赛珍珠出生了。那时的赛珍珠对自己周围的一切一无所知,4个月大的她,尚在襁褓之中便被父母带上了轮船,横穿大西洋,踏上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她要抵达的地方将会成为她一生的牵盼――中国。   赛珍珠的童年从中国的镇江开始。与当时大多数白人的选择相左,赛珍珠的父母没有住在租界区,而是选择和普通的中国人生活在一起,于是小时候赛珍珠的生活几乎与周围的中国孩童一样。她在讲英语之前便先学会了说汉语。和当时所有读私塾的中国孩子一样,赛珍珠从小便在先生的教导下诵读孔孟之礼。闲暇时,她会整天缠着保姆王妈要听《西游记》、《水浒传》的故事,有时候王妈忙于家务活,赛珍珠就上街听说书人讲故事。说书人要收钱,小赛珍珠毫不吝啬,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零花钱放到盘子里,然后便坐在小凳子上津津有味地听上一天。回家的路上,她会特别留意挑着担子叫卖的小贩,一听到“麦芽糖”,就会飞快地跑过去。这种亮晶晶、黏糊糊的小吃,赛珍珠特别喜欢,看着小贩用木棍搅动着麦芽糖就会十分开心,这样纯粹的一段时光,赛珍珠在日后的自传里写来都感慨万千。   可是,这样幸福的童年时光也有阴影。1900年。赛珍珠8岁那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华,她忽然发现平日里和她要好的小伙伴们再也不肯跟她一起玩了,走在街上,更会有小孩淘气地跑过来喊她:“小洋鬼子!”虽然赛珍珠会毫不客气地回敬一句地道的“龟孙”,可是由心底而生的那份委屈和恐惧,让她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身份问题。   幼年的赛珍珠便一直生活在这两种文化的矛盾之下,她一面接受中国教育,熟悉中国的民俗和传奇,另一方面又接受来自父母的美式教育,信仰基督、喜爱英国文学。她的头脑中有两个世界,都在不停地塑造着她。赛珍珠在日后的自传中写道:“我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长大,一个是属于我父母的,狭小的、白人的、清洁的、长老会的美国人世界;另一个是广大的、温馨的、欢乐的、不太清洁的中国人世界,而两者之间可说并不相通。在中国人的世界时,我说中国话,举止像中国人,和他们吃一样的东西,并分享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而身处美国人的世界时,则将两者之间的大门关上”。      献给永远年幼女儿的书写      处女作完成之后,赛珍珠就把书稿封进了一个匣子里,计划着等孩子长大后给她看。可是那个最初让赛珍珠产生写作动机的女儿卡罗尔,不久就被确诊为终生智力低下。   时光荏苒,镇江带走了赛珍珠的童年,17岁时,赛珍珠在母亲的百般坚持下回到了美国,进入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只有赛珍珠能体会到,那时的自己与真正的美国同龄人有着怎样的天差地别。顺利毕业后,赛珍珠放弃了大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