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趾压踩腰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应机制探讨
趾压踩腰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应机制探讨
摘 要 目的:探讨趾压踩腰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应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形态学与组织学两方面,对突出髓核及椎间盘与神经根的解剖位置、微循环、脊柱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变化进行了阐述;结果:趾压踩腰法可以促进突出物回纳、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调整椎体后关节紊乱,改善微循环。结论:趾压踩腰法具有使髓核回纳、产生形变,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改善神经根营养障碍状况,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
关键词中 腰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治疗 趾压踩腰法 效应机制
踩跷法是用双足节律性踩踏施术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传统的推拿治疗手段之一。与其他的按摩手法相比,踩跷法具有作用力大、接触面积广、受力均匀、渗透性强等特点,适用于深层软组织、神经、脊柱关节等病变。临床上广泛用于人体功能性疾病,各脏腑器官的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
趾压踩跷法是罗才贵教授多年运用并逐渐完善的一种治疗保健手段。借鉴了国外整脊、按脊疗法,结合了国内南、北派手法中踩跷法、震颤法、点穴法、鹤顶法、勾压法及指压法的操作特点。常用有踏步式踩跷法、倾移式踩跷法、背顶式踩跷法、勾压式踩跷法及外八字踩跷法。其中以趾压踩腰法为代表。
趾压踩腰法操作步骤:①患者俯卧,胸部及下腹部耻骨联合处各垫一个软枕,腹部悬空。令患者自主自然呼吸,张口不憋气。②医者双上肢扶在支架上,以控制自身平衡及足踩时的力量。双足轻踏在病人腰骶部中央。③足后部置于骶部,趾趾间关节尽量屈曲,以趾端正对突出部痛点,垂直向下,向内用力,足后部有节奏适度起伏,靠医生自身体重有节奏地踩颤,冲击力度可达100~120kg左右,反复操作持续约1分钟。④最后令患者仰卧,腰部垫枕休息10~15分钟,使腰部保持过伸位,在腰部肌肉、后纵韧带的作用下使髓核尽量保持在相对稳定位置。该手法刺激强,具有省力、易持续、易渗透的特点。能起到较强的舒筋通络、理筋整复、解痉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LIDP)。现将LIDP趾压踩腰法治疗机制??形态学与组织学方面作一论述,为深入研究作进一步的探讨。
1 形态学变化
1.1 改变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 特色趾压踩腰法,结合了踩跷法、震颤法及指压法的操作特点。其中,指压法具有活血通络、抗炎镇痛的作用,震颤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及松解粘连;踩跷法作用于腰部能增加盘外压力,从而相对降低盘内压力,有利于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间的位置关系等。该手法具有强大的冲击力,这个强大的由上而下的力再加之它同时具备的震颤特点,有可能通过对神经根袖的刺激力作用使可能产生的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得到松解,更能通过直接对神经根的作用而改变其与突出物的位置关系,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
1.2 促使髓核产生形态变化 压力传递至后纵韧带迫使突出的髓核由较窄的后缘向较宽大的前缘移动,同时在松开的瞬间,会产生一个几乎和压力相当的回弹力,如此反复的椎间盘前后的快速力学变化,使突出髓核有形变的可能。
1.3 调整解剖结构位置异常 踩腰的压力作用于附着于椎体的前后纵韧带以及附着于椎体附件上的黄韧带、棘间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以及脊柱旁的竖脊肌、腰大肌等肌肉韧带上,并与压力相当的回弹力,通过力学杠杆平衡原理,达到整复腰椎后关节,纠正小关节错位,调整腰椎归于有序化排列,促使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试验结果腰椎弓顶距离显著加大可以证实。
1.4 改善神经根营养障碍状况 踩腰的冲击渗透力强,在操作时由外向内作用于椎间盘及神经根周围不同层面的血管,会产生不同的冲击压力,踩腰时血管受压,弹起时血管舒张,而且腰部一上一下的运动,可对血管起振荡作用,使血管的血流速度产生变速运动,有利于改善腰椎间盘及神经根周围循环的作用,临床试验表明试验组腰部微循环得到明显提高,从而改善病变部位营养障碍状况,促使加快病理产物的排泄。
1.5 解除滑膜嵌顿,滑利关节 向下踩时,脊柱后关节前间隙拉大,回弹时,脊柱后关节后间隙拉大,关节内压力随着踩跷的方向而变小或变大,关节内压力的不均匀变化,以及关节的屈伸、旋转运动,牵拉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使附着于肌腱韧带上的滑膜得以绷弹出关节外,从而滑膜得到捋顺,回到正常位置,恢复功能活动。滑膜嵌顿的解除,有利于滑利关节。
1.6 减轻肌紧张,消除肌痉挛 踩跷时腰椎曲度及扭转变化,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得以牵张拉长,反复持续一定时间的牵拉使肌肉产生濡变,从而直接解除其紧张或痉挛;而踩跷可使突出物位置发生改变,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压迫或炎性刺激的减轻甚至消除,间接地解除了肌肉的紧张与痉挛。
踩后再使腰部保持过伸位,在腰部肌肉、后纵韧带的作用下使髓核尽量保持在相对稳定位置,避免腰部活动造成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