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艺术与艺术人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生艺术与艺术人生

人生艺术与艺术人生   大多数人对彭吉象的直观印象来自于三个关键词:艺术学概论、小品大赛、北京大学。   《艺术学概论》是一本书,迄今为止出版了三版,印数高达数十次,印量多达近百万册,目前被全国200多所高校艺术院系确定为教材,同时也是艺术类研究生考试的专业参考教材。该书是艺术学领域内印数最多、转载率最高的书目之一。   “小品大赛”是一项活动,由中央电视台举办,两年一届。彭吉象曾经两次受聘担任小品大赛文化评委,同艺术家阎肃一道对选手进行文化考核,因其语言幽默生动,言语犀利,为广大观众所熟悉。   北京大学则是彭吉象学习并供职30多年的地方,在这里,他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在这里,他两次被评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并获得众多社会殊荣。他开设的全校选修课《艺术学概论》脍炙人口,北京大学可以容纳500人的教室常常座无虚席,学生因座位不足而站着听课10多年来已经成为这门课堂上的一道风景;在这里,他追随并继承着冯友兰、朱光潜、宗白华等大师求索的脚步,以超过300万字的著作、论文和闪光的艺术思想耕耘杏坛,回报社会……   结识彭吉象,始自2010年春天的一次以“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为主题的论证会。作为该项工作最初的发起者和一贯的呼吁者之一,在那次会议上,彭吉象再次从中国艺术和艺术精神的原动力与演变过程出发,以及艺术学学科体系的系统设计,深入论证了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在那次会议召开一年后的2011年春天,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艺术学正式成为我国第13个学科门类。   2012年,又是一个春天,未名湖暖,海棠花开,记者再次见到了他。   “不通一艺莫谈艺”      如今的彭吉象,是一位有着丰富知识与多学科背景的学者,他博览群书,著作等身,研究领域涵盖哲学、美学、艺术、影视等,对待学术的勤奋态度和执著精神使他成为影视评论界的引领者之一。说起自己如何走上艺术之路,彭吉象充满感慨地提起30多年前研究生入学时朱光潜先生的教诲:“不通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凭。”   彭吉象坦言,最初引导他走向艺术道路的是???的中学语文老师。“我是四川省最好的中学――成都七中毕业的。当时我的语文老师是成都市少有的一位一级语文教师,是他引导、培养了我对文学艺术的爱好,所以在后来下乡期间,我始终带着那些所谓的‘禁书’――《红与黑》《三国演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   中学毕业后的彭吉象先是“上山下乡”当了知青,后来又入伍当了基建工程兵,跟随部队辗转于东北、山东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现场。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彭吉象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四年本科毕业后,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他顺利考取北京大学美学专业研究生。一同考入的还有如今活跃在学术界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法教授、刘晓峰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的王志敏教授等8人,他们是“文革”后北京大学招收的第一批美学专业研究生,同时也是朱光潜、宗白华两位大师的最后一批弟子。   “在北大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和宗白华,这两位老先生都是安徽人,同年出生,同年去世,都活了89岁,是中国美学界的两位泰斗。朱光潜的特长是西方美学和文艺心理学,宗白华擅长的是中国美学,他们两个人的风格不一样,朱先生哲学思辨强一点,著作较多;宗先生则是真正的道家学派,27岁从德国留学回来就当了北大哲学系主任,除了他的学生们给他整理的《美学散步》之外,一辈子不怎么写书。”   在宗白华先生位于未名湖畔的一个四居室的房子里,彭吉象和其他7位同学每周来这里上课。也正是在那里,在一次次与大师的交流中,彭吉象吸收了最丰富的艺术涵养、最完善的思维方式和最严谨的学术态度,为他日后进行艺术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0万字的《中国艺术学》其实就是我的老师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的放大版。”   在朱光潜先生“不通一艺莫谈艺”的启发下,彭吉象选择了学习电影学,这个时候,一次偶然事件让彭吉象结识了后来被他称为“中国电影美学大厦奠基者、引我走向电影之路的人”――钟惦?先生。   “在钟惦?先生的呼吁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于1983年在大连成立。并在报纸上刊登了广告,希望以文会友。我就贸然写了一篇,内容是关于当时的一批散文诗电影如《城南旧事》等的美学价值的。很荣幸被选中,虽然当时我还是一个在校的北大研究生,但是在众多专家云集的这次盛会上,我却被安排在大会上第一个发言,文章后来也被刊登在《电影艺术》杂志第一篇发表。”   此后两年间,彭吉象和他的同学刘晓峰被邀请加入钟惦?先生组织的“电影美学研究小组”,这个组当时有不少人,其中就有当时同为年轻人的仲呈祥先生,他们与钟惦?一起看电影、评电影、研究电影……   “我个人的经历对我的知识结构很有好处,我是先学习哲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来学习美学,在美学的基础上研究艺术学,在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