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弼清王朝最后一匹“良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良弼清王朝最后一匹“良驹”    良弼有才华,有大志,而清亡之势已不可逆,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1912年1月26日,农历辛亥年腊月初八。是日深夜,北京红罗厂附近已进入梦乡的人们,被一声猛烈的爆炸声惊醒。爆炸发生在清宗社党领袖良弼宅第门前,掷出炸弹的革命党人彭家珍当场牺牲。良弼被炸断左腿,于29日夜身亡。    良弼之死震动朝野,使得在南北议和期间拥护清室的宗社党诸大佬闻风丧胆,惊呼革命党已经潜入京师,乃不再过问清室存亡,纷纷作鸟兽散,潜往天津、大连、青岛等租界自保。宗社党随之瓦解。    至此,主战派销声匿迹。1月29日隆裕太后再开御前会议时,到者屈指可数,连庆亲王奕?也告病不来,清廷统治集团已成树倒猢狲散之势。    良弼身死半个多月后的2月12日,清帝下逊位诏书,表示:“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入关260多年的清朝至此遂亡。   宗室翘楚,延揽士官生以抗北洋    良弼(1877―1912),爱新觉罗氏,字赉(音赖)臣,隶镶黄旗,是清末亲贵中胆识过人、才情卓著的军事人才。他是清初摄政王多尔衮的后代。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和耆英一起代表清政府同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南京条约》的伊里布,是他祖父。其父在四川做官,他于1877年出生于成都。少年丧父的他,对母亲非常孝顺,且刻苦好学。    良弼后至湖北,由该省官派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留学期间,结识了张绍曾、吴禄贞等许多汉族士官生。吴禄贞等倡言革命,身为满人的他便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和苦口婆心的劝说。    1903年,良弼毕业回国即投奔清室效力,由于“根正苗红”而渐获重用。先在练兵处任职,该处为清廷采纳袁世凯建议而设,领导全国新军编练事宜,是清廷当时整顿军事的要图之一,清廷希望藉此举将军权集于中央,加强宗室对全国军队的控制。故命庆亲王奕?为总理练兵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铁良襄办。    奕?虽有总理练兵大臣之名,却并无其实,铁良的资望与才具均不足以同袁世凯抗衡,练兵处实际由袁世凯一手主持。    练兵处的设立使袁世凯的北洋势力在小站练兵之后再上层楼,成为继曾国藩湘军和李鸿章淮军之后的又一个新兴的武装集团。    袁世凯的野心是通过编练的新式陆军为后盾,使自己成为左右朝局的实权人物。这一点当然逃不过满族亲贵良弼和铁良等人的眼睛,在他们看来,军权在握的汉人袁世凯是清室的最大威胁。    1904年良弼任练兵处军学司监督,专管军事教育和训练。1905年,被提升为练兵处军学司副使,后历充第八标统带官、军学司副使及长校阅参议、太湖秋操北军审判长、考试陆军游学毕业提调官等职。    像职位一样不断上升的还有他对袁世凯的戒心。他对袁世凯培植亲信势力、拥兵自重的做法极为不满。他对那些八旗膏粱纨绔亲贵,以及专事吃喝玩乐的贝勒们,更是深恶痛绝。    满人亲贵多顽劣不堪、甚少可用之才的现实,使良弼清醒地认识到,欲加强清室军权,对抗袁世凯的北洋势力,唯有利用在其时渐次由日本归国的汉人士官生。良弼也常在亲贵中游说,要以士官生做班底,以抗衡袁世凯的北洋势力。    1906年6月,良弼推荐留日同学张绍曾担任新设贵胄军事学堂学监。他明知吴禄贞的革命思想,还是对他说二人如同兄弟,“如携手练兵以御外侮,左提右挈,天下事大可为。尊主庇民,何必革命”?    吴禄贞在练兵处任职时,曾巡视蒙古、陕甘等地边防形势,在驻军中鼓吹革命,遭到陕甘总督升允的构陷,幸有良弼在京城进行营救活动,才免于一死。由于良弼在载涛面前大力保荐,吴禄贞得以在1911年出任新军第六镇统制。    铁良、良弼是皇族集权的捍卫者,他们大力起用士官生为新军中的将领,不仅希望可以藉此对抗袁世凯,还希冀以此消弭士官生的革命思潮,以收一举两得之效。蔡冠洛在《清代七百名人传》中称良弼“尤留意人才,自将帅以至军士莫不延纳,思有所建树”。良弼一视同仁、不分满汉延揽人才的做法可谓用心良苦。    徐一士在《凌霄一士随笔》中明确点出良弼这些做法的目的是“利用汉人以防汉人,以为高官厚禄仅足以驾驭英才,入彀者多,即足以制反侧而延帝祚。革命党中多知名士,苟縻以好爵,联以感情,亦不难潜移默化”。    良弼“汲引党人,实具深心”,但是士官生中的革命党人自有打算。他们的目的在于通过排袁以取得军权,故良弼之策,收效甚微,反而为革命党人进入北洋六镇并传播革命思想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是良弼等人始料未及的。    众所周知,新军尤其是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迅速成功作用至大,武昌起义后,“各省风从,以新军将领多党人或与党人通款曲者,故一呼众应,共和迅建”。    笼络党人之策,本想固清朝邦基,反而给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