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侵权无过错原则; 一、相关概念简介
二、环境污染的特征和类型
三、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四、归责原则的不同观点
五、我国对环境侵权采取的归责原则
六、无过错原则的理论基础
七、无过错责任的例外
八、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利弊
;一、相关概念简介;二、环境污染的特征和类型;三、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四、归责原则的不同观点; (2)我国对环境污染损害归责原则的不同观点
1、主张过错责任原则。污染环境行为是法律禁止的行为;理论上否定多元归责原则体系,主张归责原则一元化。
2、主张无过错责任原则。不以违法性为前提,而是以侵权损害的客观性作为承担责任的要件;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各国的通例。
3、主张二元归责体系。分两类处理:一种是破坏环境的污染,以过错责任原则归责;另一种是非故意造成环境污染责任,以无过错责任原则归责。以结果的违法性直接断定行为违法的做法,有悖于法的客观理性。
;五、我国对环境侵权采取的归责原则; 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一般均为四要件,即侵权行为、过错、损害结果及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于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因此其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仅为污染环境的行为、损害结果及污染环境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环境保护法律中对环境污染侵权都规定了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九十条第一款规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因放射性污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法》规定环境污染责任采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这些法律的规定是一致的。; (3)大多数国家对企业生产等危害较大的环境污染采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
1、大陆法系立法
日本:《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5条第1款规定:“企业因伴随其活动而向大气中排放(包括飞散)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指烟尘、特定物质或粉尘。而作为仅对生活环境有害的物质则是政令规定以外的物质),从而危害了人的生命或健康时,与该排放有关的企业者对由此而引起的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水污染防治法》第19条规定:“伴随企业的活动排放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或废液,或者向地下渗透而危害了人的生命和身体时,与该排放或向地下渗透有关的企业者,应该承担由此而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
《矿业法》第109条第1款规定:“为了采掘矿物而挖掘土地,由于排放坑水或废水、堆积废石或排放矿烟,对他人造成损害时,损害发生时的该矿区的矿业权者,或者损害发生时矿业权业已消灭,矿业权消灭时该矿区的矿业权人,负赔偿该损害的责任。”
; 2、英美法系立法
自1970年以来,美国逐渐采取以环境专门立法的形式来确立严厉的行政控制制度以及损害赔偿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如《综合环境治理损害赔偿法》(或称1980超级基金法)、《安全饮用水法》、《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等,均以无过错责任为原则。;六、无过错原则的理论基础; 第三,由于环境污染危害的潜伏期较长,所以一旦产生损害,又往往因历时久远、时过境迁、证据灭失,使因果关系的证明更为困难;
第四,要证明环境侵权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门科学技术知识和仪器设备,而目前这些条件显然并不完全具备。
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的民事责任因果关系理论,就会使受害人得不到有效的救济,也使环境侵权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制止。
鉴于此,采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才能更有力地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财产。;七、无过错责任的例外; 旧版《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第三款曾规定:“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
《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由于不可抗力导致的水污染,污染者不承担责任。;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完全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经过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的,造成污染损害的有关责任者免予承担责任:①战争;②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③负责灯塔或者其他助航设备的主管部门,在执行职责时的疏忽,或者其他过失行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