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执法中的实践问题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疗机构执法中的实践问题PPT

卫生执法实践中问题的讨论 (对医疗机构的执法监督);  程序方面的问题 (一)立案前是否可以调查取证的问题;  (二)现场笔录  1·现场笔录与勘验笔录的区别 ;2. 现场笔录在证据中的证明力;最高院行政证据规定 第十五条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现场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卫生部34号令第二章5-10条规定的制作要求); 如果被处理人未在现场笔录上签字或对笔录记载的内容提出否定意见,均表明双方对笔录记载的事实有异议,此时应通过其他证据来证明被处理人的违法行为,这种现场笔录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④审查与其他证据的联系。在同一案件中既有现场笔录又有其他证据,如果两者吻合,现场笔录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使用;如果有矛盾就应当进一步审查和鉴别。  ⑤分析研究现场笔录记载的内容。记载内容比较简单往往记载的情况与事实有差异,但是事后解释比较详细,被处理人没有反对意见,这一笔录一般;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如果有反对意见,则要在有其他证据印证的情况下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5.现场笔录书写上注意的地方 ①向何人出示证件?监督员的姓名或证件号,上下书写应当一致。如去的监督员多均应出示证件,并作详细记录。文书尾部签名者不得少于两名,证号无误。 ②陪同人的身份最好是负责人或了解情况的人,要写清姓名和身份。 ③注意客观真实原则。卫生文书手册中四点不够准确,应改为:第一,没有亲身感受到的不能记(并不只是“看”到)。第二,分析判断的内容不能记;第三,群众举报的不能记;第四,管理相对人讲案情内容不能记(原文没有“案情”二字)。 ;总之,要把现场的情况以“摄像机”、“感受器”的功能作客观记录,要详细、分段落记录在案。 6. 文书常见的暇疵 1.合议人数为单数并记录在案 2.分别裁量合并 处罚 3.案??与其他文书记载内容应当一致,不要遗漏 4、现场拍照片,应在现场笔录中记载,并写明时间、地点、要说明的问题、拍摄人等 5.违法所得应是成本加利润。不能只信陈述,应调查文字记录,收支、房租、员工工资均在其列 ; 6.时间记录要符合顺序要求,如询问笔录是5月11日,合议是4月30日;询问笔录是5月13日,终结报告是5月2日。 7.当事人的名称应当一致 8.罚种不能任意增减 9 .“责令改正”应当限期 10.《.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不应含有“责令改正” 11.注意用词的区别:处理与处罚,法人代表与法定代表人,违反条款与处罚条款,地址与地点等等。 (三)相关联违法行为案卷立卷问题 一个医疗机构聘用了非医师,对医疗机构处罚的同时还应对非医师个人处罚。是分别立案分别处罚?还是一并立案分别处罚?;可采取“一并立案,统一调查,分别告知,分别处罚”的操作方式------ ①共用《合议记录》,包括医方和院方的的违 法事实和处罚的合议。 ②对医疗机构独立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听证),听其陈述和申辩。 ③对非医师本人分别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书。 ④共用《终结报告》,包括全部内容。 ⑤分别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⑥案由是:违法聘用非医师及非医行医案。; 这种操作方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①既不违反实体法也不违反程序法。因为在调查清楚违法事实后,当事人的法定权利仍然得保护,不但陈述和申辩权可以实现,复议和诉讼权并不因部分文书的共用(合并)受梗阻。 ②进入行政诉讼程序后,也不因文书共用引起被告举证缺失,足以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③这种成本小、效率高的操作方式更便于法庭的审理和上级机关的复议。 ;(四)《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文书的合理位置; (五)关于送达;因此可知: 1.行政处罚决定书不是作出生效,而是送达生效。送达后才产生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2.送达时间是计算被处理人诉权的起始时间,不送达等于延长被处理人的诉权期间。 送达的形式包括:直接、留置、委托、邮寄、公告等五种。 送达中问题的应对;(六)有关程序的依据;实体方面的问题;(二)注意信赖保护原则问题;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