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知识点
绪论
一、微生物的定义、特点
1、定义:指肉眼看不见,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有:
原核微生物(procaryotes)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依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微生物(eucaryotes):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生物:病毒,亚病毒
特点:
形体微小,m 级:光镜可见、nm 级:电镜可见;
结构简单,单细胞,简单多细胞,非细胞结构
微生物是一类生物的总称。分为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
2、微生物的特点
(1)体积小,表面积大。
(2 )吸收多,转化快: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使微生物发挥“活化工厂”的作用。
(3 )生长旺,繁殖快:发酵工业;遗传学研究:缩短实验周期;致病菌:传播快,危害大
(4 )适应性强,变异快
(5 )种类多,分布广;生理代谢类型多、代谢产物种类多、微生物种数多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细胞核具有核膜;
能进行有丝分裂;
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
第二节 真细菌
一、细菌
细菌的构造可分为两部分:(1)不变构造或基本构造,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原核等;(2 )可变部分或特
殊部分:如荚膜、鞭毛、伞毛、芽孢、孢囊
(一)、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异同比较、芽孢、荚膜
1、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结果如细菌细胞变为深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常以G+表示,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常以G-表示。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细胞的不同显色反应主要是肽聚糖层厚度不同和结构不同,导致其细胞壁对染
色过程中使用的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不同所致。
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壁厚约 20-80nm 。其主要成分为肽聚糖。肽聚糖是由若干肽聚糖单体聚合而成的多层网
状架构。磷壁酸又称磷壁质,是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成分。
作用:磷壁酸携带负电荷,可与对维持细胞形状和某些酶活性所必需的阳离子结合;贮存磷元素;增强某些致病菌
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对细胞内的自溶素有调节作用,可阻止细胞过
度降解和壁溶。
3、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为内壁层和外壁层,内壁层紧贴细胞膜,厚约 2-3nm,由肽
聚糖组成,外壁主要由脂多糖和脂蛋白组成,厚约8-10nm。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4 、荚膜
有些细菌生长在一定的营养条件下,可向细胞壁外分泌出一层粘性多糖类物质,更根据其厚度、可溶性及在细胞表
面的存在状况可把它们分为荚膜、微荚膜和黏液层。
荚膜或称大荚膜,粘滞性较大,相对稳定的附着在细胞壁外,具有一定外形,,与细胞的结合力较差,很难着色。
多个菌体外面的荚膜物质相互融合,连为一体,组成相同的荚膜,菌体包埋其中,即成为菌胶团。
5、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活的一定阶段,于营养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称为芽孢。由于形成在菌体
内,故又称为内生孢子。含有芽孢的菌体细胞称为孢子囊。芽孢具有较厚的壁和高度的折光性,且芽孢一旦形成,
对恶劣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对辐射、干燥和大多数化学杀菌剂也均有极大抗性。
二、放线菌
(一)、概述
放线菌: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真细菌;
定义: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为主、陆生性强的原核微生物,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反应。属于真细菌范畴。
(二)、放线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1、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放线菌呈分枝丝状,我们把这些细丝一样的结构叫做菌丝,菌
丝直径与细菌相似,小于1um。菌丝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
2、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放线菌菌丝可分为:
基内菌丝(substrate /vegetative/primary mycelium);
气生菌丝(aerial/secondary mycelium) ;
孢子丝
分生孢子:conidium
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
生长于培养基内,吸收营养,也称基内菌丝。一般无隔膜,直径0.2-0.8 mm,长度差别很大,有的可产生色素。
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在光学
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深,直径较粗,有的产色素。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又称产孢丝或繁殖菌丝。其形状和排列方式
因种而异,常被作为对放线菌进行分类的依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靓仔资料库讲义】2025资料分析理论实战讲义(合集)(1).pdf VIP
- 1993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doc VIP
- 2025年美丽中国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中小学组)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 VIP
- 科技驱动的滴滴出行营销模式研究.docx
- 《生物药研发策略解析》课件.ppt VIP
- 2023年在巡察动员会上的主持词 .pdf VIP
- GB_T 25849-2024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设计、计算、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docx VIP
- 国开城市管理学1-11章节自测.pdf VIP
-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规范(DB33-T 904-2021).docx
- 如何做好患者的跌倒评估和预防?.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