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两极世界形成整合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5课两极世界形成整合版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对比相对稳定的态势的结果。 极:在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中心 两极格局: 是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对峙的国际关系格局。 结论:1、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变化;2、世界格局是建立在各国实力的基础上的;3、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世界格局崩溃的根源;4、世界格局是一种不稳定的、内部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 美苏冷战的主要表现 u-2高空侦察机拍摄出的古巴一个装绪的导弹基地 冷战: 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经济封锁军事包围意识形态的对抗),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对峙格局(目的)。 原因:美国妄图称霸世界,苏联成为其最大障碍(国家利益);双方集团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别;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 2.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 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思 维 拓 展 (1)是两大国家集团的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2)建立在美苏均势基础之上,美、苏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3)“冷战”是主要对抗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1.分析两极格局有何特点?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影响 1.消极影响: ①造成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表现:德国分裂 侵朝战争 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②两大阵营对峙,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2.积极影响: 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四国分区占领 德国及首都柏林 柏林 德国分裂 柏林 1949年德国的分裂 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冷战高潮的表现) 柏林墙是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到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11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1961年8月15日,柏林墙已修建到最后一部分,它还没有变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而仅仅是铁蒺藜的路障。19岁的东德士兵康拉德·舒曼头戴钢盔、肩背长枪大步跃过铁蒺藜樊篱。这个瞬间被当时在场的摄影师彼得·雷宾拍了下来,震惊了世界。1962年8月17日,18岁的东德人彼得·费查(Peter Fechter)试图攀越围墙,被东德士兵开枪射杀。当时,有西方记者在场,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但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轰动一时。他成为第一个因试图攀墙而被射杀的人。 朝鲜战争 1945年三八线的划分 1948年两国朝鲜政权的出现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并派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图为1950年9月14日,美国军舰在仁川港湾。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1953年美军司令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老 挝 柬埔寨 越 南 越南战争 1961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1973年被迫撤军 越南战争从1961年至1973年共历时13年,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由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常规战争。美国在越战期间先后投入250多万部队,动用了除核武器外的所有尖端武器,期间被击落击毁各种飞机7000余架,耗资2000多亿美元,死亡5.6万人,伤30万人以上。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事件的结局反映了什么? 战略优势在美国 为了与西方的经济封锁 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 1月,苏、保、匈、波、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同年4月,该组织正式宣布成立。 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 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济互助委员会会旗 * * * * * * * * 单 元 解 读 第25课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