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教学课件(二).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律失常教学课件(二)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Af: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特点是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心房因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并导致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在普通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4%~1.0%。房颤的患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小于60岁的人群患病率较低, 60岁以上的人群1%,80岁以上的人群可高达8%。40岁以下者房颤的发病率为0.1%/年,8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房颤的发病率分别为2%/年和1.5%/年。 房颤的危害主要是增加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Af:atrial fibrillation) 病因:可以见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更多见于风心、冠心、高心、甲亢及心肌病、心衰、肺栓塞等。 临床表现:房颤的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患者有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疲乏、头晕和黑矇等症状。房颤患者的症状与发作时的心室率、心功能、伴随的疾病、房颤持续时间以及患者感知症状的敏感性等多种因素有关。永久性房颤患者的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甚至消失。部分房颤患者无任何症状, 有些在发生房颤的严重并发症如卒中、栓塞或心力衰竭时才被发现。 查体有三大特征: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Af:atrial fibrillation) 心电图特点: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均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②QRS节律不规整;③ QRS波形态一般正常,出现室内传导阻滞或差传时可增宽畸形。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Af:atrial fibrillation)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Af:atrial fibrillation) 分类: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房颤可分为三类: 阵发性房颤:指持续时间 7d 的房颤,一般 24 h,多为自限性。 持续性房颤:指持续时间7d的房颤,一般不能自行复律,药物复律的成功率较低,常需电复律。 永久性房颤:指复律失败不能维持窦性心律或没有复律适应证的房颤。 有些患者房颤病史不详,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可采用新近发生的或新近发现房颤来命名。 一个患者有可能存在多种房颤的类型,如多次阵发性房颤和偶尔发作的持续性房颤。 孤立性房颤是指年龄小于60岁,没有(找不到)临床或心脏超声显示心肺疾病(包括高血压)的证据。 非瓣膜性房颤是指没有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或瓣膜修补的患者发生房颤。 心房颤动的治疗 房颤的治疗措施包括: 寻找和纠正诱因与病因 室率控制:CCB(异搏定、合心爽)、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艾司洛尔)或洋地黄(西地兰)。目标:使静息状态下心率60-80次/分,轻微运动后不超过100次/分。 节律控制(转复和复律后窦律的维持):药物(胺碘酮、心律平);电击复律;射频消融。 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的治疗 急性房颤:指初次发作的房颤,并且在24-48小时以内。通常自行或经药物治疗后终止。 治疗措施:紧急情况下要电击复律。 非紧急情况下药物转复或控制心室率均可。 慢性房颤: #基础心脏病病变轻、年轻的有症状的房颤患者要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方法转复。能否成功转复并维持窦律取决于房颤持续时间的长短、左房大小和年龄等方面的因素。 #其他慢性房颤患者可以仅采取室率控制。 心房颤动的治疗 无论室率控制或者节律控制都要正规的抗栓。 房颤发作在48小时以内复律时可直接复律不需抗凝。超过48小时复律时要在复律前抗凝3周,复律后抗凝4周。 不准备复律的慢性房颤抗凝策略见下表 第四节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分别向下激动心室,向上激动心房,产生QRS波和逆行P波。逆行P波可位于QRS之前(PR间期0.12秒)、之中或之后(RP间期0.20秒) 第四节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与逸搏心律 正常情况下房室交界区组织不表现出自律性,称为潜在起搏点。当窦房结发出的冲动频率低于此潜在起搏点的频率(40-60次/分)或者由于传导障碍窦房结的冲动不能到达房室交界区时,潜在起搏点便发出起搏冲动产生QRS波(逸搏或逸搏心律)。 第四节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病因:最常见的病因为洋地黄中毒,另外可见于心梗、心肌炎、心外科术后等。 临床及心电图特点:心动过速发作起始与终止时心率逐渐变化;心率70-150次分;心律基本规则;QRS波群正常。 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若症状轻微只需要密切观察,并治疗原发病。已经应用洋地黄者立即停药,若有洋地黄中毒应给予补钾、应用利多卡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