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流行过程 传染病既有传染过程,也可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导致疾病的流行。 流行过程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过程 流行过程示意图 感染机体(显性感染或病原携带者) 传染源 (排病原体) (空气、食物、水等) 外界环境(传播途径) 易感个体(易感人群) 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形成新的感染,并在外界因素影响下,不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全过程。 某校 8月底发现大批腹泻病人,诊断为菌痢原因为校食堂一炊事人员之子于8月27日患菌痢,其母仍工作致31日孩子病重休息。 请指出三环节? 二、流行三环节 (一)传染源(宿主):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病人:传染期的概念及其意义。 2.病原携带者:无临床症状,但是能排病原体的人。 1927年加拿大发生伤寒奶传爆发,5000多人患病,死亡1000多人,传染源为挤奶员(兼职消毒员) 3.受感染的动物: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畜共患病。 改变美国法律的传染病人——“伤寒玛丽” “伤寒玛丽”本名叫玛丽·梅伦,1869年生于爱尔兰,15岁时移民美国。起初她给人当女佣。后转行当厨师, 1906年夏天,纽约的银行家华伦带着全家去长岛消夏,雇玛丽做厨师。8月底,家中11个人,有6个人患病。有处理伤寒疫情经验的工程专家索柏将目标锁定在玛丽身上,发现7年中玛丽换过7个工作地点,而每个工作地点都暴发过伤寒病,累计共有22个病例,其中1例死亡。索柏设法得到玛丽的血液、粪便样本,以验证自己的推断。但玛丽反应激烈,因为在她那个年代,“健康带菌者”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概念,惹恼了这个倔脾气的爱尔兰裔女人,她将他们骂出门外,宣布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人”。最后,5名警察把她抬进救护车送往医院。医院检验结果证实了索柏的怀疑。玛丽被送入纽约附近一个名为“北边兄弟”的小岛上的传染病房。 但玛丽始终不相信医院的结论。两年后她向卫生部门提起诉状。1909年6月,《纽约美国人报》刊出一篇有关玛丽的长篇报道,文章十分煽情,引起公众一片唏嘘,卫生部门被指控侵犯人权。1910年2月,当地卫生部门与玛丽达成和解,解除对她的隔离,条件是玛丽同意不再做厨师。 改变美国法律的传染病人——“伤寒玛丽” 1915年,纽约一家妇产医院暴发伤寒,25人被感染,2人死亡。卫生部门很快在这家医院的厨房里找到了玛丽,公众对玛丽的同情心这次却消失了。玛丽自觉理亏,老老实实地回到了小岛上。医生对隔离中的玛丽使用了可以治疗伤寒病的所有药物,但伤寒病菌仍一直顽强地存在于她的体内。玛丽渐渐了解了一些传染病的知识,积极配合医院的工作,甚至成了医院实验室的义工。1932年,玛丽患中风半身不遂,6年后去世。 玛丽的遭遇曾经引起一场有关个人权利和公众健康权利的大争论,大多数人认为应该首先保障公众的健康权利。美国总统因此被授权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宣布对某个传染病疫区进行隔离,这一权力至今有效。玛丽·梅伦以“伤寒玛丽”的绰号名留美国医学史。今天,美国人有时会以开玩笑的口吻称患上传染病的朋友为“伤寒玛丽”;由于故事中的玛丽·梅伦总是不停地更换工作地点,那些频繁跳槽的人,也会被周围的人戏称为“伤寒玛丽”。 (二)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个体在外环境所经历的路程。 病原体更换宿主时在外环境所经历的路程。 (二)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传播易实现,发病率高;冬春季高发;人口密度大的发病率高;低年龄组高发;常有周期性。 2.水传播: (1)经口传播: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除哺乳婴儿外均高发;不易查明传染源;一次污染为一过性、经常污染呈地方性;消毒后流行终止。 (2)经皮肤粘膜传播:接触疫水史;有一定的地方性、季节性和职业特点;停止 接触流行终止。 (二)传播途径 3.食物传播:食不洁食物史;一次污染致爆发;夏秋季高发。 4.节肢动物传播:分吸血和不吸血:地方性、多为人畜共患病或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季节性;职业性。 5.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传播:狂犬病、性病等。 (2)间接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家庭聚集性;经济条件差、卫生习惯不良者易感。 (二)传播途径 6.土壤传播:与年龄(小儿—蛔虫病);职业(农民、牧民—布病);气候(温暖潮湿 土壤—钩虫卵);时机(作战—破伤风);地区(炭疽)等有关。 7.医源性传播 8.垂直传播:胎盘、分娩、上行性传播。 (二)传播途径 有些传染病可经多种途径传播,而且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如炭疽: 直接接触——皮肤炭疽
文档评论(0)